本文共694字
國內昨新增38864例本土個案,死亡人數新增118例,中重症個案也新增291例。昨公布2021年十大死因,去年死亡人數較前年增加1萬多人,創歷年新高,而衛福部統計處將超額死亡歸因是人口老化、低溫等2因素,但並非基於因素分析,僅憑觀察、猜測。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下午2時舉行記者會,由發言人莊人祥說明。
新冠疫情是否造成超額死亡衝擊?台大社會學系退休教授薛承泰以2020年為基期,考量2021年人口結構老化、氣候變遷等,並扣掉官方確診致死與疑似疫苗接種後死亡,算出2021年不明原因的超額死亡人數,介於6000至7000人之間,約占去年18萬人的4%。
「不希望忽略任何死亡,唯有分析,才知如何防疫。」薛承泰指出,這些人可能死於醫療排擠、死於被疫苗誘發疾病,也可能是未確診就死亡的黑數,規模是當年度官方公佈確診致死人數的好幾倍。
針對國內疫情,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說,單日確診案例起伏不定,指揮中心解釋為周二、周三通報較多緣故,但仍應該繼續觀察是否確實在特定日子確診數較低,還是疫情其實未如原先想像的持續下降,畢竟前兩天確診人數回彈至4萬多例,要觀察是短暫還是持續現象。
黃立民說,當數字反彈,須觀察哪些縣市增加最多?維持時間?是否人潮回升或防疫措施過鬆所致?同時也得考慮是BA.4、BA.5疫情是否已在國內蠢動。
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昨表示,目前本土案例仍是以流行BA.2變異株為主,雖不敢斷言「國內沒有BA.4、BA.5隱藏病例」,但目前並未造成疫情,顯示還有社區防火牆圍堵。他說,社區防火牆包括感染個案仍有自然免疫保護力或疫苗保護力,他分析BA.4、BA.5要大流行也是到8、9月以後。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