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692字
【編譯 樂羽嘉】
很多人都會設定每天走1萬步當成目標,如果你的目標是減肥,1萬步是太多還是太少?幾點走對減肥更有效果?
許多人都知道,1萬步是日本計步器公司的行銷廣告口號,並不是基於任何嚴謹的科學數據。
合格的私人教練鮑爾斯(Julie Powers)表示,走任何距離都對健康有幫助,不管是1百步還是1萬步,但以1萬步為目標並不是壞事。
「1萬步不是什麼魔術數字,對有些人來說這個標準有幫助,不過關鍵還是從你的出發點、生活方式和健康目標量身打造運動目標。」
鮑爾斯補充說,雖然最初1萬步的口號不是基於科學數據,但現在已經有數據支持了。
「這個數字提倡持之以恆運動、增加每天的能量消耗、打造更好的心血管、代謝與心理健康。然而,研究也證明,即使走不到1萬步,在老人身上也能看到降低心臟病、死亡率和改善心情等益處,特別是在6千到8千步這個範圍。」
另一位私人教練夏佛(Olya Schaefer)表示,每個人每天應該走多少步,取決於個人的健康狀況和目標。鮑爾斯也這麼認為,並解釋假如你剛受傷或是動完手術,還在痊癒階段,或者還有慢性疲勞、腎上腺功能不足或自體免疫疾病不時發作等問題,低步數目標會比硬是要走到1萬步更有幫助。
夏佛表示,這取決於你目前的日常活動量,以及你還做哪些其他運動。「活動量高的人每天本來就會走超過6000步,如果你每個星期也會做兩、三次重量訓練,我建議你以每天6000步為目標。」
若你的目標是減肥,兩位教練都建議你每天走8千到1萬2千步。他們強調,除此之外,你還要維持卡路里赤字,並加上定期的重量訓練。
鮑爾斯說,「這個步數範圍才能讓你有意義地燃燒卡路里,改善胰島素敏感度、更好地調節胃口」。
若你的健康目標是維持體重或增加肌肉,夏佛表示你的步數目標可以低一點,大約每天5千、6千步。他強調,以增肌來說,重量訓練比步數的效果更加顯著。
也有些情況下,你每天走超過1萬步對身體更有幫助。鮑爾斯表示,若你是有意調整荷爾蒙平衡的女性,走超過1萬步可能大有幫助,因為能夠調節皮質醇,進而促進甲狀腺與生殖荷爾蒙的平衡。
若你要管理胰島素平衡,鮑爾斯表示,分散一整天走路有助於改善提升胰島素敏感度和葡萄糖利用率,尤其是把走路分散在一天之中並且在餐後進行,效果更好。
這樣做通常也會讓你自然走到超過1萬步。
鮑爾斯表示,平常工作型態是久坐的人,走超過1萬步也更有好處,透過走路打破長時間久坐,不只是能改善血液循環,也能降低代謝症候群的風險因子。
也許你現在每天幾乎沒什麼走路的機會,特別是常常開車、騎車或是住在大眾交通運輸很方便的地方。鮑爾斯建議從早上開始增加步數,「早上短短10分鐘的散步,不僅可以喚醒你的新陳代謝,還能改善你接下來一整天的碳水化合物代謝能力。」
她也建議,餐後是偷偷增加步數的好時機。
「餐後散步10到20分鐘,是提升胰島素敏感度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如果你白天大多時間都坐著,她推薦在下午安排一段散步時間。
矯正運動專家暨私人教練芭柏(Eryn Barber)指出,一般來說,走1千步大約需要10到15分鐘,走完1萬步大約需要1小時45分鐘到2小時30分鐘,具體取決於你的步行速度。
她也補充,行走意圖會影響所需時間。若是輕鬆散步,時間會拉長,若是有意提高心跳速率的快走,則完成速度會快很多。不過,不論步伐快慢,每一步都算數。
如果你想快速走完1萬步,但又無法一直快走,「可以做間歇訓練,例如快速走2到5分鐘,然後再慢下來。隨著時間累積,你可以逐步增加快走的時間。」這種交替方式,能逐漸提高你的耐力與速度。
如果無法每天走1萬步,芭柏建議不要太有壓力,從目前的平均步數開始,每天多增加1000步就好,也就是每天大約多走10到15分鐘。
(資料來源:Yahoo News、Cosmopolitan)
【延伸閱讀】
台積用頂大碩士「顧機台」很浪費?這就是英特爾永遠追不上的關鍵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天下雜誌》網站。
※本文由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