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bell icon
notice-title img

📱 一手掌握財經脈動!
現在下載經濟 App 馬上體驗


🎧 聽新聞|‼️ 即時快訊|📁 歷史推播


登入體驗抽 LINE POINTS
訂戶還有加碼喔!


不再通知
notice-title img

📱 一手掌握財經脈動!
現在下載經濟 App 馬上體驗


🎧 聽新聞|‼️ 即時快訊|📁 歷史推播


登入體驗抽 LINE POINTS
訂戶還有加碼喔!


不再通知

成長趨緩,百貨卻愈開愈多?全台二年內開 22 間商場,為的是什麼?

南港LaLaport。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南港LaLaport。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本文共1582字

經濟日報 經理人

撰文 尤韻蓉

根據購物中心情報站整理,2025~2026 年全台將開出 22 家百貨商場,例如遠東 Garden City、統一集團 Dream Plaza、三井不動產的南港 LaLaport、新光三越的台南小北門店等。

細看名單,新開的百貨多為結合購物、餐飲、娛樂等複合式商場,地點也開始往都會區以外發展。然而,根據經濟部統計數據,近 10 年百貨業營業額成長率,從 2014 年的 6.06%,到 2024 年剩下 1.45%,成長率放緩,為什麼百貨、購物商場愈開愈多?開在非蛋黃區的商場如何帶動業績?

交通便利帶動商圈擴大,大巨蛋、南港商圈成形

中華民國購物中心暨商業地產協會理事長蔡明璋表示,百貨業會一直開,主要原因與商圈有關。商圈的組成主要有 2 個要素,一個是人口,當地人口與就業人口夠多,就構成主商圈,另一個是交通,能把其他地區的人納進來,成為次商圈,當這 2 個要素增加,商圈擴大,百貨業就有機會再開。

例如台北市原本有東區商圈,大巨蛋開幕後,吸引大量人潮,根據東方線上調查,2024 年 1~9 月,大巨蛋進場觀看球賽的總人次達 123 萬,如果再加上周杰倫跟張惠妹演唱會各 15 萬張門票,預計全年有 150 萬人進場,擴大原本的商圈。

因此,即使 SOGO 在東區已有 3 個館,再開遠東 Garden City 還是有機會吸引顧客,開幕半年貢獻 5 億業績,超出原本預期的 1 成。

另一個是南港商圈,本來就有高鐵、台鐵與捷運 3 鐵共構,又是國道 3 號與國道 5 號高速公路的交叉點,能帶來基隆、台北文山區、內湖等地區的人潮,加上北部流行音樂中心、國家生技研究園區等陸續開幕,人潮也跟著湧入。蔡明璋指出,當商圈變大,百貨業者就會把握機會,「因為我不做別人還是要做。」

因應消費者行為改變,提高餐飲比例、引進健身、美容業態

消費行為的改變也是推動百貨業擴張的關鍵。蔡明璋舉例,現代人習慣外食,上班族下班後常與朋友約在百貨公司聚餐,加上少子化、結婚率下降,這樣的機會更多。

因應消費者習慣,近年百貨公司不再只有零售店,朝複合式發展,像是餐飲、娛樂以及服務業等。蔡明璋指出,台灣百貨的餐飲比例有上升的趨勢,高過其他國家,比如三井 Outlet(MITSUI OUTLET PARK)在日本,餐飲占比約為 15%,但在台灣提高到 30%。

一些早期比較少看到的業種,近幾年也開始進駐百貨,比如說因應健身趨勢,購物中心引進健身房,環球購物中心(Global Mall)就有 SPORTS+ 環球健身中心;美容、美髮保養等服務業也是如此,蔡明璋指出,這些都是近年受到歡迎、還有機會成長的項目。

細分客群、確立定位,靠「差異化」經營吸引人流

除了不同業種還有發展機會外,還能再細分客群,開出不同主打的百貨。舉例而言,三井不動產剛來台灣時,先在林口、台南開了 Outlet,主打價格親民的過季商品,比較難吸引喜歡新潮品牌、願意付高單價的客群,然而 2025 年開幕的南港 Lalaport 就引進多個首發品牌,像是美國滑板品牌 Mark Gonzales、日本潮牌 9090 等。

蔡明璋認為,如果定位做得清楚,只要人口、交通有足夠潛力,百貨業都有繼續成長的潛力,「如果區隔做出來,反而會有加乘效果。」他曾經擔任大魯閣開發董事長,2023 年台中 Lalaport 要開在大魯閣新時代購物中心旁,就有人跟他說大魯閣會很辛苦,不過結果卻相反,大魯閣跟著成長,原因就是因為台中 Lalaport 的定位偏向家庭客,而大魯閣以學生、年輕人為主。

※本文由《經理人》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其實工作不必這麼累!用這 10 種方式,你可以一分努力、十分收穫

從咖啡轉做吃到飽、火鍋、健身房!路易莎董座:有機會永遠要去追

泰豐宣布「關閉並出售」觀音廠!70 年老字號輪胎廠被什麼壓垮?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創立於2004年1月,出自在混亂與不確定的環境下,一個出版人對台灣未來競爭力的期許。期許透過活學易用的管理知識,填補經理人的管理需求,為台灣培養出「誠信、專業、創新、當責」的終極經理人。提供經理人解除焦慮的最佳對策。

延伸閱讀

上一篇
所有好相處的人,都沒能好好地跟自己相處
下一篇
不要再傳了 網傳電價改三時段差別收費 台電:假的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