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4816字
今年4月13日,世界將迎來五年一度、長達半年的盛典——世界博覽會。此次世博會是睽違50餘年再次回到日本大阪來舉辦,將以最尖端科技作為核心,帶我們一探未來的社會、生命的樣貌,是「未來社會的實驗場」。
除了展現各自國家風光的各國展館外,作為展覽重頭戲的八大特色展館更各自融合科技與藝術,為參觀者帶來前所未有的體驗,激起人們對於「生命」的深度思考。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次世界博覽會有什麼讓人不能錯過的好戲!
什麼是世界博覽會?
世界博覽會的起源可追溯至西元1851年,由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的丈夫阿爾伯特親王倡導、籌辦於倫敦的「萬國工業博覽會」(The Great Exhibition),超過六百萬人從世界各地前來參觀當時最的尖端工業技術。
這次博覽會的成功讓各國紛紛有了舉辦類似活動的念頭,於是萬博會逐漸成為了國際性的盛事。20世紀初,世博會的規模更是不斷擴大,主題也從最初的工業技術展示擴展到文化、藝術、科技等多個領域。
世博會可分為兩種,五年一度、各國齊聚展示各方面發展成就的「註冊類世博會」,展期約為半年;以及辦在兩次註冊類之間、通常項目較為專業與單一的「認可類世博會」,展期約三個月。今年的大阪世博會正是五年一度的註冊類世博會,而這也是大阪繼1970年以來第二次主辦世界博覽會。
今年的主題是什麼?
2025年世界博覽會的主題是「讓生命燦爛的未來社會藍圖」,當中還包括三大子題目。
整個展覽的概念則是「未來社會的實驗場」。這場世博會不只是讓參觀者來觀看展示而已,而是全世界80億人交換想法、共同創造大家的未來的場所。
大阪世博吉祥物「脈脈」
本次世博會的官方吉祥物,外型讓人有點難以理解的「脈脈(Myaku-Myaku)」名稱取自「脈動」、「脈絡」的「脈」,意旨生命、智慧、技術與文化等的傳承與延續。
脈脈由繪本插畫家山下浩平所設計,其紅色的部分代表「細胞」,藍色則是「水」的象徵,既是生命的要素,也是大阪這個「水之都」的重要元素。
脈脈本身沒有固定型態,整體可以隨意變形。設定上喜歡接觸各種生物和事物,是個有點可愛但又有點冒失的角色。
展場資訊
今年的世界博覽會舉辦在日本大阪灣當中的人工島「夢洲」,可以搭乘大阪Metro中央線或是巴士前往。
由於是註冊類世博會,展期長達半年,由2025年4月13日起展至10月13日,共184天;票價隨日期不同,成人單次入場的票價約為4,000日圓~7,000日圓。
配合SDG的永續概念,在本次大阪世博會的展場中將完全不使用現金支付,而改用電子支付或是預先儲值於卡片當中再進行交易。
八大特色展館
作為這次世博會的重頭戲,「Signature Project」將以位於會場中央、八位製作人所各自主導的「Signature Pavilion」(特色展館)為核心展開。
「共鳴生命」Better Co-Being
「Better Co-Being」展館由慶應義塾大學教授宮田裕章主導,為八大特色展館中唯一的開放式展館,位於會場中心的寧靜之森(静けさの森)當中,象徵開放、包容與交流,人們與自然的相互融合與共鳴。
展覽結合數位科技與沉浸式體驗,透過特別的App與現場提供的3D觸覺技術互動裝置,引導參觀者參與未來社會的構建,並探索創新科技如何促進社會和諧。
「擴散生命」生命的未來
如果身邊有AI機器人,你會想請它做什麼?又會想和它一起做什麼?如果不再受身體、地點與時間的限制,你會想挑戰什麼?又會選擇怎樣的生活方式?
「生命的未來(いのちの未来)」展館由工學博士石黑浩打造,聚焦如今最重要的議題之一:人工智慧與機器人技術對生命與社會的影響,探討人類如何與這些科技共存,並利用其創造更美好的未來。展館展示最先進的機器人技術,涵蓋醫療、教育等領域,讓參觀者思考科技如何改變人類生活。
展館的外型設計將重點放在有機與無機物之間連結的重要元素「水」,呈現不斷流淌而下的瀑布;內部則展示50年後的社會與產品、未來的日本文化、甚至1000年後生命的樣貌,包括人形機器人、服務型機器人及各類創新應用,還將舉辦機器人表演及互動體驗,讓來客近距離感受機器人的魅力。
「提升生命」生命的遊樂場 水母館
「生命的遊樂場 水母館(いのちの遊び場 クラゲ館)」的設計由音樂家中島幸子所主導,融合音樂、藝術與科技,打造提升身心健康的體驗空間。水母漂浮般的流線型展館形象取自於對「生命與創造力的本質」的討論,認為生命具備波動性、透明性,是難以言喻的,就像水母一樣。在水母館的中央則設置了黏菌般形象的「創造之樹」。
這裡匯聚了STEAM教育(科學、技術、工程、藝術、數學)的樂趣,並希望透過五感刺激與互動裝置的遊戲,讓參觀者不由自主地想要跨出新的一步。「提升生命」這個主題項目將充分利用世博這一契機,推動學習、遊戲、創造與生命體驗的重大變革,攪動並串聯整個世界。
「打磨生命」null²
由台日建築團隊「NOIZ」設計、媒體藝術家落合陽一策畫的作品,是「打磨生命」主題的「null²」展館。以「數位自然」為主題,探索科技與自然的融合。
展覽透過數位藝術、鏡像與互動裝置,構築超越現實的虛擬世界,探討人類如何重新定義自然並與之建立新的關係。走進展館,你將與遍布全館的鏡面進行密切互動,更會遇到自己被數位化的鏡像替身,與這位AI版的你隨意交流。
「認識生命」生命動態平衡館
依循熵增定律,秩序只能朝向無序的方向發展。然而,唯有生命違抗這一定律,主動解構並同時重塑自身,取得「動態平衡」。
「生命動態平衡館(いのち動的平衡館)」由生物學者福岡伸一主導,從生物學角度探索生命的奧秘與進化歷程。展館透過互動展示與多媒體呈現,帶領參觀者理解生命的本質與多樣性,並從科學視角欣賞生命的奇妙變化。展館如細胞膜般的外型,正是出於「生命如何在維持動態平衡的同時,於流轉變遷之中,短暫地展現出自主的秩序」的概念所聯想而出。
建築設計採生態友好概念,運用可持續材料與技術,打造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空間,內部設有生物展示區與互動體驗區,讓參觀者能近距離觀察各種生物。
「孕育生命」生命循環冒險
「生命循環冒險(いのちめぐる冒険)」展館由動畫導演河森正治打造,展館「生命礁岩(いのちの礁)」本身由大小不一、代表著「細胞」的巨大立方體堆疊而成,隨著尺寸不同有各異的展出。透過動畫與互動體驗,引領參觀者踏上一場探索生命起源與進化的奇幻旅程。
展覽還運用虛擬實境與擴增實境技術,打造出「超時空劇場」,讓參加者得以從宇宙、海洋與大地的視角去觀察、體驗,強調生命的循環與緊密聯繫,喚起對地球的珍視與守護。
「編織生命」EARTH MART
「EARTH MART」展館由劇作家小山薰堂發想,利用來自全國各地的茅草來建造場館的茅草屋頂。EARTH MART以「地球市場」為主題,匯聚世界各地的文化、美食與創意,透過互動體驗與文化交流促進不同文化間的理解與合作。
EARTH MART就像是在超市購物一樣充滿驚喜,讓人重新思考的各種體驗、挑戰我們過去視為理所當然的價值,探索全新的飲食方式。傳統、文化、社會議題、科技……EARTH MART將以中立的視角重新審視現代的食物,並邀請你一起踏上尋找食物喜悅與未來生活的線索的旅程。
「守護生命」對話劇場:生命的見證
為什麼我們會覺得無法互相理解呢?這個展館是通過「對話」,展示出世界各地的「分裂」,並嘗試尋找解決方案的實驗場。
「對話劇場:生命的見證(Dialogue Theater –いのちのあかし–)」展館由電影導演河瀨直美打造,透過電影與影像藝術呈現生命的脆弱與珍貴,並引發參觀者對生命價值的深思。在這座展館中,每天還會提出不同的議題與對話,讓參加的雙方彼此理解、交流,每一天都是不會再來的新的邂逅。展館本身則是由一顆逾百歲的銀杏樹,以及包圍在它身旁、來自關西地區廢棄校舍的回收、改造建築所組成。
日本展館
大屋根環
圍繞在特色展館之外的,是另一項這次世博會的特色標誌建築:「大屋根環」(大屋根リング)。
大屋根環全長約2公里、寬度約30公尺、高度約12~20公尺,於3月4日被金氏世界紀錄認證為「全球最大的木造建築物」。其結構融合了日本傳統的貫工法與現代技術,展現了卓越的木造建築工藝,體現了博覽會「多樣而統一」的理念。除了作為會場的主要動線,提供遮陽、避雨的空間,屋頂的空中走廊更讓遊客能俯瞰整個會場與大阪灣的美景,整體造型象徵著連結世界的「生命之環」。
日本館
同樣呈圓形的日本館是整個大阪世博會的主題「讓生命燦爛的未來社會藍圖」的展示基地,作為東道主來實際展現這個主題的具體實現與日本的相關努力。
日本館以「生命與生命之間」作為主旨,利用博覽會場內的垃圾進行生質燃氣發電,使用日本最先進的技術來展示生命的循環,希望促進來訪者改變、前往一個可持續的未來社會。
大阪醫療保健館 重生之巢
「重生之巢(大阪ヘルスケアパビリオン Nest for Reborn)」以大阪為主,圍繞著「重生(Reborn)」展開,傳達將在未來實現的健康照護和城市生活體驗,並介紹以iPS細胞為主題的「再生醫療」的可能性。
在展館內,參觀者可透過事先註冊App來與自己25年後的虛擬分身互動,體會未來醫療技術的樣貌;館內還提供健康且美味的飲食,以及出展企業所提供,結合VR科技的遊樂設施。
萬代南夢宮鋼彈館「GUNDAM NEXT FUTURE PAVILION」
日本最知名IP之一的鋼彈也沒有缺席這一次的盛會!鋼彈主題展館的外觀設計概念是未來的「太空港」,而內部將營造鋼彈的世界觀,讓來訪者沉浸其中。
展館中將展出約17公尺高的等比例鋼彈,單膝跪地、指向宇宙與未來。「GUNDAM NEXT FUTURE PAVILION」希望透過鋼彈來連結全世界的人們,並一同思考「未來」的可能性。
玉山數位科技台灣館「TECH WORLD」
相比各「外國展館」,台灣則是以我國的外貿協會在日本成立「玉山數位科技株式會社」的方式取得參展資格,在官網上亦被分類於日本國內的「民間展館」當中。
「TECH WORLD」的建築設計概念,靈感來自高聳巍峨的群山,象徵着「心之山」。透過融合「生命」、「未來」、「自然」的精髓,結合數位技術與立體影像技術,讓來場者以視、聽、嗅、觸、味覺,乃至感性等「六感」與之互動。每個月,更會帶來藝文團體的表演,包含原住民文化表演及臺灣傳統藝術等,傳達臺灣文化特色。
外國展館
在大阪世博會當中,將有來自各國、各地區超過150座的海外展館,以及部分國際組織的主題展館。在這裡,我們特別選出其中幾間展館,來介紹它們獨特的魅力。
美國展館
美國館的主題為「想像我們能共同創造的未來」。其設計靈感源自日本美學「侘寂」(Wabi-Sabi),展館由兩座三角形的木造建築構成,頂部懸浮著發光的立方體,兩側的LED屏幕則展示美國的知名景點。
展館希望讓來客能夠體驗可持續發展、太空探索、教育及創業精神等領域的未來發展。
歐盟展館
歐盟館的主題為「培育未來」。歐盟與日本自60年代起便密切合作,推動和平、民主、人權與公平貿易,近年來也共同致力於應對氣候變遷與推動數位轉型。
展館的靈感來自於「新歐洲包浩斯(New European Bauhaus)」運動的三大核心價值——可持續性、美感與包容性。這不只是一個展示歐盟如何為當代與未來打造更可持續、互聯、包容且安全世界的平台,也是一個促進跨文化對話與交流的空間。
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展館
國際紅十字與紅新月運動一直秉持著「守護人類的生命、健康與尊嚴」的使命,致力於拯救世界各地受苦的人們。這座展館的主題,正是「唯有人才能拯救人」。
該展館將透過沉浸式半球形圓頂劇場,呈現全球人道危機,以及那些勇敢面對挑戰、挺身而出的人們的感人故事,讓參觀者得以體會紅十字的使命,以及人類所擁有的強大力量。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