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bell icon
notice-title img

📢 讀好文抽 AirPods!


本周獎品大升級!
讀 3 篇科技主題文章
👉AI、半導體、電動車👈


追蹤趨勢 登入閱讀拿好禮 🎧


不再通知
notice-title img

📢 讀好文抽 AirPods!


本周獎品大升級!
讀 3 篇科技主題文章
👉AI、半導體、電動車👈


追蹤趨勢 登入閱讀拿好禮 🎧


不再通知

有必要對家人用這種態度嗎?和青春期孩子好好說話的「甜甜圈溝通術」

圖/pixabay
圖/pixabay

本文共1967字

經濟日報 天下雜誌

編按:輔導、陪伴超過一萬個青少年家庭的資深校園臨床心理師告訴你:少緊盯、別老想、省規劃!把自己活好,就是把孩子教好的第一步。

作者: K老師(柯書林)

「你們聽過甜甜圈理論嗎?」在一次家長座談會中,我提出這個問題。

「沒聽過很正常啦!這是有一次我買甜甜圈時發想的。」大夥愣了半晌,我忙解釋道。

「哈哈!」家長們如釋重負地笑了。

在輕鬆愉悅的氣氛下,我請家長拿筆在記事本上畫一個甜甜圈,然後在中間洞口處填入:「本意」,在帶餡料的外圈部份寫上:「嘴臉」。

「真的要寫上『嘴臉』兩個字嗎?」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的家長,忍不住出聲問道。

請你先試著這麼想:每一個孩子就像個甜甜圈,內心都有其行事初衷,通常也不會想傷害他人,但是當「本意」受挫,他們就會增生出「嘴臉」,試圖保護自己的初衷。

另外,在人生「膨脹」的過程中,他們也會和其他正在擴張的甜甜圈發生碰撞。倘若兩個甜甜圈的「嘴臉」對「嘴臉」持續碰撞,那雙方的「賣相」肯定都會變得很難看。

我邊解釋邊想起,那天返家打開袋子後,發現擠碰後變了形的甜甜圈,就顯得不那麼美味了。

甜甜圈溝通術

「所以,想要和孩子有效的溝通,就是練習擱置對方的『嘴臉』,然後試著看懂,並說出對方心中的『本意』。」我清了清喉嚨,眼見大家似懂非懂,便在黑板上畫了兩個甜甜圈,分別寫進「本意」與「嘴臉」,然後開始解釋:當孩子回家顯出一副不理人的「嘴臉」時,他的「本意」很可能是:我好累、好煩,請暫時讓我放鬆混一下。

但爸媽往往受不了他那副要死不活的「嘴臉」,於是便脫口而出:你有必要對家人用這種態度嗎?

「其實爸媽的本意也只是想關心孩子,卻忘了孩子感受到的,也是你在說這句話時,自帶惡狠的嘴臉(表情),而非本意喔!」聽到這裡,好幾位媽媽笑了出來。

所以,這兩天不妨練習對孩子這麼說話:

「你那天對我們講話口氣不好,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擱置嘴臉)

才教這麼一句,就發現有人皺起眉頭。

我趕忙補充道:「孩子那種態度是有些故意啦,但我要傳授的叫N.L.P.催眠術,所以,頭一句非得這麼說。」

「我家那隻哪有可能被催眠!」台下冒出了這麼一句。

為了達成目的,我特別強調,催眠術要有效,接下來的第二句最為關鍵,請仔細聽好:

「我猜是你在學校一整天也累了,回家只是想滑滑手機放鬆一下,偏偏碰上我跟你爸一直唸你:就知道盯著手機,對家人關心不理不睬,於是你覺得受不了,才大吼出來。」(說出孩子心中的本意)

「哇,還得這麼替他解釋喔!」聽得出有媽媽不太情願。

讓孩子覺得自己良善

「沒錯,既然都說他不是故意口氣不好的,就非得幫他的情緒失控找到一兩個原因囉!」我的語氣益發堅定,畢竟論及專業,實在沒得商量。

「要是真的找不出孩子怪裡怪氣的原由,我幫你們掰了個特好笑的說法:應該是全球暖化,讓二十四個節氣亂了套,搞得你情緒不太穩定。」

「哈哈哈……」現場的笑聲此起彼落。

「反正就是要讓犯了錯的孩子明白:之所以會露出不好看的嘴臉,絕對不是出於其本意。因為只有當一個孩子覺得自己在本意上還算是個良善的孩子時,才會有動力探討、修正其嘴臉,我們大人不也是這樣嗎?」一口氣講完,連自己都覺得溫馨滿滿。

「記得結尾再補上一句:媽媽會為你祈福。」

一陣笑聲後,我發現有好幾位家長都提筆抄寫著。

我轉身,喝了口水後,繼續說道:「你們這麼努力,真是很盡心的爸媽。但我得事先提醒你們喔,這個『催眠術』最多兩天有效,要不多久,孩子還是會故態復萌。不過也請各位家長相信,光憑你們這份努力用心,已為孩子做了最好的『溝通』身教了。」

「有沒有家長還想提問呢?如果沒有,今天就是各位回去實戰體驗、驗收成果的時候囉。」我輕聲詢問著。

內心也期待,所有大人們都能學會暫且擱置孩子的「嘴臉」,看懂並理解現在孩子們所面臨的壓力。

有效的甜甜圈溝通術:

1. 擱置對方的「嘴臉」

2. 說出對方心中的「本意」

本文節錄自天下雜誌出版的《減法教養:青少年家長必修!少緊盯、別老想、省規劃,面對孩子進入「超長青春期」,走出焦慮、得到療癒的新教養守則》

作者:K老師(柯書林)

深入校園近30年的臨床心理師,擅長青少年心理診斷與治療。

自台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畢業,退伍後第一份工作即為全台首批「校園臨床心理師」(興雅國中),至今服務學生、老師與家長超過萬人;深知青春期孩子的心理變化,也懂得父母的心理需求,被許多國高中老師、青春期孩子的家長暱稱為「百憂解」。

2007年開始,即以筆名「舒霖」著有散文集《心理師的眼睛》、《心理師的單行道》、《心裡字療》(爾雅出版)。

2022年起因關注「青少年自殺率攀升」的議題,與金星文創合作發起〈以聆聽陪伴無聲吶喊青少年〉Podcast 募資計畫,並化身為「K老師」,主持《心理自聊師》PODCAST節目;該節目是以青少年與父母都聽得進去的語言,幫助青少年了解自己,並協助成年人藉由「聆聽」陪伴、理解青少年,安頓親子彼此的身心。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天下網路書店,提供前瞻觀點、專欄文章以及出版品資訊,期待與您一同打開閱讀視野,豐富知識人生。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台廠打包赴美,美台唱雙簧「境外敵對勢力」,下回台灣政府又能換到什麼政治回報?
下一篇
經長郭智輝「妙點子」菲律賓種電送回台究竟可不可行?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