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051字
編按:作者長年旅居美國,從事國際貿易,座右銘是一句猶太格言:「人生之門不是自動門,若我們不主動推開或拉開,它就永遠關閉著。」本書收集66堂脫貧者的創業課,世界不會擠滿富人,但你也不是活該當窮人!搭上脫貧者的列車,逃離金錢荒漠,蛻變千金之子!
作者: 溫亞凡, 劉寶江
你難道是我家米缸裡的老鼠
「台塑大王」王永慶小時候家裡非常窮,吃一頓地瓜粥,就算改善生活。王永慶的媽媽炒菜時,一般都是往鍋裡滴幾滴油,人稱「滴油騙鍋」。
7歲那年,父母取出多年存的銅板,把王永慶送進了學校。人家的孩子第一天上學,都是穿著漂漂亮亮的新衣服,王永慶還是平常那一套:褲子是用麵粉袋改做的,上面還印著「中美合作」的字樣;根本沒有錢買鞋子,他只能赤腳在泥濘的山路上奔波;書包就是一塊破布……後來,王永慶的父親又不幸染病,臥床不起,王家雪上加霜,王永慶不得不輟學走上社會。
14歲時,王永慶到南部一家米店做學徒。在米店,他任勞任怨,處處留心,很快將經營米店的竅門摸得一清二楚。第二年,他便央求父親借來200元,開起了自己的米店。
在王永慶開店之前,當地的米店其實已經飽和了,因此剛開始,王永慶的生意一點都不好,甚至隨時有倒閉的可能。
怎樣才能把顧客吸引到自己的米店中呢?王永慶頗費了一番心思。
首先,他發現,受加工技術所限,當時的成品米中大多混雜著米糠和沙子,買賣雙方都見怪不怪,王永慶卻自找麻煩,每次都是先把米中的雜物揀乾淨之後再出售。
其次,王永慶發現,買米的顧客大多是家庭主婦,她們力氣小,扛著一袋米走起路來非常吃力,於是他主動提出送貨上門,並且直接把米倒進顧客的米缸裡,還定期為顧客提供免費清洗米缸的服務。
有一天,王永慶見到一位老顧客從米店前經過,他馬上叫住對方,說:「您家的米缸裡已經沒多少米了,今天是不是要買些回去?」那人非常吃驚:「你難道是我家米缸裡的老鼠?連我家的米有多少都知道!」
原來,每次送米時,王永慶都會以話家常的方式打聽顧客的資訊,比如家裡有幾口人、一個月吃多少米、老闆何時發薪等等,然後一一記在隨身攜帶的小本子上。這樣他就完全掌握了客戶的需求資訊,客製化服務。
後來,王永慶還學會了主動出擊,估算著誰家的米吃得差不多了,他便預先送米上門。顧客不方便時,他便先行賒欠,待顧客發薪時再上門收帳。
在王永慶的凌厲攻勢下,米店生意迅速改善,很快便助他完成了第一桶金的累積。
財富箴言
當店員不理想,試著當店長。
沒有只做生意的人,只有服務別人的人。
本文摘自如何崧燁文化的《脫貧者:擺脫貧窮的第一步,從打破階級複製開始》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