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2587字
文.蔡武穆、許洛婕
前水利署長王瑞德為台灣水利奉獻四十餘年,退休之後,他拾起一張一張珍貴的歷史照片,回憶過往,寫成《流光若水:照片裡的水利故事》一書,一窺數十年來台灣水利發展的縮影。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水是最柔軟的,也是最堅硬的,它能滋養萬物,也能改變地形地貌。千百年來,人們逐水草而居,延續生命,發展城市文明。
燃燒自我 為公眾利益而快樂
王瑞德說,人們愛水,也怕水,水是一切生命之源,沒有水農作物無法生長,同時,也害怕水橫行肆虐,沖毀田舍,危害生命安全。因此,人們興修水利,希望水有利於人類,避免一切災害。
大學念的是土木,王瑞德心中掛念的卻是水,「第一份工作做水土保持,整治山溝野溪,穿梭於山林中,深深被清澈小溪、飛泉瀑布所吸引,久久無法忘懷」。
即便是考上公務人員,可以到公路局、台電服務,他仍請調水利局,奉獻畢生四十年,直到退休。
喜歡接觸人群、喜歡公眾服務,談起水利,他眼中閃耀著光芒,「電子工程為老闆打工,水利工程為人民打工」,這一生要燃燒自我,為公眾利益而快樂。
在那個台灣錢淹腳目的時代,許多公務員轉戰股市撈金,他堅守自己的理想,歷任河川局長、副總工程司、總工程司、副署長、署長,扛起台灣水利的大計。
台灣是一個多災的島嶼,旱災、風災、水災、地震頻繁,有73%的人口要與這四種災害共存,土石流、坍方不斷,被聯合國稱為全球災害最多的地區。
「不要怪那些山上開墾的人,他們是果,不是因!」王瑞德悲憫說,台灣地狹人稠,臨山居住是不得已的選項,山區降雨集中、地質太年輕,使他們淪為受災戶。
治水不分顏色,水利署八年八百億防洪計畫,阿扁時代規劃,馬英九上任執行,撥給台南市172.5億元、高雄市110億元、南投縣8億元,大江大河的洪水氾濫整治得宜,唯獨對土石流、坍方束手無策,只能望山興嘆。
風災來襲 坐鎮最前線勘災
民國九十年七月三十日,王瑞德任第四河川局長,負責整治濁水溪,上任的前一天,桃芝風災來襲,突如其來的土石流,竹山鎮有九個人被活埋,信義鄉更多,目前還有四個人還沒挖出來。
民國九十三年,敏督利颱風重創高屏溪,大量土石崩落、河川潰堤,山川尚未修復。民國九十八年,莫拉克颱風再度侵襲,土石流淹沒小林村,四百人被活埋,他奉命調回總工程司,前往最前線勘災。
「沒想到會這麼嚴重,超乎我的想像」,面對猝不及防的災害,作為一個水利工程師,不可能像如來佛完全掌握在手中,只能敬畏大自然的不測及力量。
回想四十年的水利生涯,每個階段都有不一樣的工程,年輕時所做的工程到現在民眾還蒙受水利的好處,讓他備感安慰。
興修水利 創造美好生活願景
如民國七十六年在宜蘭得子口溪四城港圳興建制水閘門,經過三十年的考驗,運作如常,除了機房設備更新之外,閘門沒有更換一個零件,完工後農民可以引水灌溉,意義重大。
為了緩和雲林縣因超抽地下水而地層下陷,他推動興建湖山水庫,一天可供43.9萬噸水,若一家四口人用一噸水計算,可滿足雲林地區43.9萬戶用水,目前一日僅用掉20萬噸水,還有餘裕供給彰化及嘉義。
雖然在興建時受到環評委員基本教義派的反對,一度被要求停工,他仍堅持初衷,為防止地層下陷而戰。
完工後的湖山水庫,宛如大湖泊,翡翠般湖面幽靜空靈,聚落、橋梁、道路環繞,創造美好的生活願景,受到當地居民的好評。
另外,在他署長任內,透過同僚王世駿先生與中興大學校長羅雲平的外甥的引薦,搭起台灣與對岸黃河水利委員會的交流。
「能治水就能治國」,從大禹治水開始,大陸傳承幾千年的治水歷史,技術比台灣優越,兩岸交流取經,有助於台灣水利進步。
例如,為了讓金門有乾淨的水喝,計畫從晉江引水到金門,共十六公里的埋管、配送工程,因為台灣沒有海底埋管的技術,就由水利署出資,台灣承包商分給大陸廠商承做。
王瑞德說,金門海水淡化一噸水九十三元,如果從大陸引水,一噸水四十六元,比一半還便宜,不僅促進兩岸和平,還有實質的利益。
感恩部屬 與同仁共甘苦
台灣自然災害多,必須隨時因應環境的變遷,興修水利設施,水利各局處宛如大家庭,有著共同的使命,為台灣的水利謀福利。
四十年來,王瑞德與各局處長官及部屬同僚建立深厚的情誼,像是謝瑞麟局長、張良平局長、鄭永金縣長、宋楚瑜省長,王瑞德說,他最欽佩台灣省政府建設廳林將財廳長,為人處事深受他的影響。
林將財從廳長當到監察委員,兒子因訪問比利時過世、女兒遠嫁美國,夫妻倆住在大直,王瑞德不管擔任何種職務,都會帶著兩個小孩去探望他們,陪他們吃飯聊天。
「他是一個以不變應萬變的人,面對公務會毫不留情地表達,有時會刺傷你,公務以外,他是一個溫和柔情的人,對部屬非常的好」。
尤其,不使用公務在私人領域上,舊時代電話不普及,省政府幫林廳長在大直的家裝設電話,除了公務之外,私家事他堅持打外面的公共電話。受到林將財廳長的感召,王瑞德堅持用兩支電話,一支公務用,一支是女兒的專機,做到公私分明。
有一次,林將財遭監察院彈劾,王瑞德為他抱怨叫屈,他仍說,「瑞德,我們不要批評別人,先檢討自己有沒有錯」,深知公務人員的辛苦和困難,日後,林將財擔任監察委員時,不輕易彈劾公務人員。
事實上,王瑞德和林將財廳長個性南轅北轍,林將財個性正直廉潔,獨善其身,王瑞德喜歡交朋友,性情大方溫和,不管在總工程司或署長仁內,都把部屬當作朋友,沒有官僚、沒有架子。
他說,領導的核心就是感恩,「你有何偉大的成就?其實都是部屬幫你做的」,善待員工,團隊的智慧才是智慧。
「不要只是交代,要甘苦與共」,有一回,行政院長毛治國交代把八年八百億治水的成果用GIS在圖上標示出來,同仁非常不滿,他身為副署長,陪同仁加班三個月,以身作則,把任務完成。
流光若水 記錄編織水利故事
俗話說,「凡走過必留下痕跡」,他說,「凡走過就存在了,而且一直都在」,就像三十年前興建的水閘門,三十年後還矗立在山林間,繼續為農民服務。
對他來說,人生是不斷燃燒自我的過程,積極、熱情為公眾服務,讓身邊的人感到美好。
「流光若水」,卸下水利生涯,他拾起一張一張的照片,編織起動人的水利故事,有汗水、有淚水、有建設、有人情,希望記錄、傳承、科普數十年來的水利經驗,讓後人典藏追隨。
退休後,隨緣順命的他,接受老天爺安排回到南投縣,為自己的家鄉奮鬥,用年輕的心更細緻的了解故鄉,欣喜地說,「除非有人跟我說,明天可以回去休息了,否則我會一直一直快樂地做下去!」
※理財周刊1255期更多精采文章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