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4大學短報招生名額 教團評「自我閹割」影響學生權益

本文共686字

聯合報 記者許維寧/台北即時報導

本報日前獨家報導文化大學未如實將今年繁星推薦、申請入學等招生管道缺額回流至分發入學,藉此壓低分發入學缺額,教育部稍早證實,今年未確實將名額回流的學校共4所,包括真理大學、佛光大學、中國文化大學及大葉大學。教育團體評析,學校若擔心缺額影響面子,其實就應該早點寄存在教育部,而非「偷藏」不回流,影響想學生權益。

升大學三大管道繁星推薦、申請入學、分發入學,依照規定,若學校於繁星、申請階段有招不滿的缺額,皆應回流至分發入學招生,但教育部證實查獲4所大學短報,未如實將名額回流分發。

少子化下私立大學招生不易,全教總高中職主委林金財分析,學校憂心招生率不佳,因此將部分名額私藏,背後原因還是想要顧面子美化數據,但學校與其私藏,不如一開始就向教育部寄存機制,「起初申請招生名額時就不要招這麼多。」

林金財表示,學校私藏名額、未如實回流分發入學如自我閹割但做法消極,又參與分發入學的學生雖可看到分發系統上呈現的名額數據,但實際上無法核對是否正確,學校私藏導致部分科系名額變少,學生可能想進而因此進不去,確實侵犯學生權益。

林金財說,私藏名額不是單一個案,教育部應確實建立名額勾稽機制,學校各管道未使用完的名額就應確實回流分發入學,避免學校私藏也是保障學生權益。

東吳大學前校長潘維大則表示,雖然現在教育部有寄存名額機制,近年私立大學已陸續寄存,但名額要寄存確實不容易,在於很多系都認為只要招生調整,來年一定招得比較好,再者則是名額寄存後減班可能影響教師開課,教師如何安置也是一大問題,寄存名額實際上很難按照校方想法實施,於是私校只好出此下策,直接私藏美化,但無論如何,不應影響考生權益和機會。

教育部稍早證實,今年未確實將名額回流的學校共4所,包括真理大學、佛光大學、中國文...
教育部稍早證實,今年未確實將名額回流的學校共4所,包括真理大學、佛光大學、中國文化大學及大葉大學。示意圖,非當事人。本報系資料照片。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上一篇
只是腿型不同,就該接受矯正或手術?足踝名醫揭露:「X、O型腿」可能是被製造出來的病
下一篇
薪資排行全台最低薪是這縣市 縣府說話了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