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bell icon
notice-title img

📢 免費 LINE POINTS 大放送!


會員限定好康!輕鬆兩步驟
✅ 打開 App
✅ 左上角登入會員


訂戶還能加碼抽
💰 輕鬆坐等領 LINE POINTS 💰


不再通知
notice-title img

📢 免費 LINE POINTS 大放送!


會員限定好康!輕鬆兩步驟
✅ 打開 App
✅ 左上角登入會員


訂戶還能加碼抽
💰 輕鬆坐等領 LINE POINTS 💰


不再通知

研究:台灣4800年前流行禮儀拔牙 拔門牙犬齒顯美感

本文共786字

中央社 台北20日綜合外電報導

根據考古研究,在距今約4800年前、新石器時代的台灣,對於牙齒有一套獨特的審美觀,在那個從狩獵轉型到定居農耕的年代,拔掉健康的門牙和犬齒,似乎才是身分地位的表徵。

科學新聞網站Phys.org報導,澳洲國立大學考古學暨自然歷史系學者張越(Yue Zhang,音譯)與同僚最近在「亞洲考古研究」(Archaeological Research inAsia)期刊發表研究,讓人一窺台灣從新石器時代到現代拔牙習俗的演變。

張越這篇研究寫道,遠古台灣有所謂的「禮儀拔牙」(ritual tooth ablation),也就是拔掉健康上排前牙(通常是門牙和/或犬齒)的習俗。這種傳統與之後遍布亞太地區的南島語社群有關。

研究顯示,「禮儀拔牙」習俗最早是在距今4800年左右的新石器時代台灣奉行,當時正好是台灣從狩獵採集轉型到更定居的社會之際。

當時最常見的「禮儀拔牙」方式,一是拔掉上排兩顆側門牙以及兩顆犬齒,二是拔掉上排兩顆側門牙,骨骸研究發現,此時男女拔牙的比例差不多。

但到了新石器時代晚期,男性不再頻繁拔牙,而到了距今1900年的鐵器時代,更變成幾乎只有女性在拔牙了。

張越認為這種轉變可能有一種解釋:「男性減少拔牙,或許反映出更廣泛的文化和社會變化。隨著新石器時代的物質和文化在這一階段更充分被適應、演進為更本土的表達方式,拔牙這種習俗,可能就會有不同的重新解讀。」

研究指出,在現代美齒概念出現之前,早年人們會為了表現美感、彰顯團體身分、宣告成年等文化意義,改變牙齒的形狀或顏色。

討論拔牙最早的文獻部分來自三國時期(西元220年),其他文獻則來自17世紀的荷蘭期刊,但最全面的紀錄是在日本統治時期(1895-1945年)收集。

日本在1901至1909年間進行了原住民調查,1910年代的武裝鎮壓讓包括拔牙在內的許多傳統消失,但一些社群直到20世紀中葉仍有拔牙習俗。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上一篇
夏至陽氣最旺卻最傷心?「早上三片薑,賽過喝參湯」,養生名醫提醒四逆轉關鍵
下一篇
IMD 評比報告出爐 世界競爭力我排名第六 較去年進步兩名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