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連「點滴」也缺貨,基層醫護人員有苦難言,但這只是冰山一角

台灣好像缺什麼都不奇怪了,今年6月,連最普通的「點滴」都大缺貨。(情境圖)Unsplash by Mat Napo
台灣好像缺什麼都不奇怪了,今年6月,連最普通的「點滴」都大缺貨。(情境圖)Unsplash by Mat Napo

本文共2978字

經濟日報 遠見雜誌

文/彭杏珠

近幾年來,台灣缺口罩、缺疫苗、缺快篩劑、缺藥、缺蛋,好像缺什麼都不奇怪了,「缺」彷彿成為台灣的另類奇蹟。今年6月,連最普通的「點滴」都大缺貨。儘管政府以三倍價格緊急進口,問題貌似解決了,但你不知道的是,這僅是冰山一角,基層醫護人員都是有苦難言、「點滴」在心頭?

台灣人很善良,但也很容易健忘。

以醫療體系為例,從2020年爆發新冠疫情後,就陸續發生缺藥問題,而且不同時期缺不同的藥、種類繁多。到了2022年底,不只退燒藥「普拿疼」缺貨,氧化鎂(俗稱軟便劑)也嚴重斷貨。累計至2023年2月,缺藥高達131種之多,至今仍有不少項目缺貨中。

豈知,今年5月又爆發點滴(生理食鹽水、葡萄糖等部分輸液)大缺貨。原因是台灣最大的輸液製造廠出問題,光這一家就壟斷78.5%的市場。

輸液堪稱是最普遍的藥品,幾乎每個人都曾注射過。例如發燒、腸胃炎、腹瀉、感染、手術、洗腎……,都需要用到。「我根本無法想像,台灣怎麼可能會缺點滴,這不是最普通的東西嗎?就像白開水一般的存在,」一位48歲的職業婦女說,連帶隱形眼鏡都會使用。

為何會發生這種事?中華民國基層藥師協會理事長沈采穎一言以蔽之,「就是政府缺乏短中長期的規劃」。她已經呼籲了無數次,「政府應該查明且公告,有多少藥品有市占率達三成的廠商,都要編列清冊,還要有相對應措施,一旦有藥廠出事,馬上啟動救援機制」。

當時有教學醫院手術房用500cc點滴,僅剩400瓶

而這一次的點滴缺貨,就是寡占藥廠出事的結果。

據悉,去年底,醫療院所就聽到「大廠出問題」的消息。今年3月初,衛福部食藥署例行檢查時,發現輸液龍頭「永豐化工」的新莊廠,有違反藥事法PIC/SGMP相關規定,4月19日予以勒令停業,這則消息直到5月18日才外洩。

沈采穎隨即於5月21日提醒政府趕緊從國外進口,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因為台灣擁有注射用生理食鹽水核可製造的藥證廠商雖有大塚、濟生、信東、南光、台裕、中化六家。但是,中化未生產、台裕因故被限制不得製造,僅四家供應,但永豐一家,每月生理食鹽水產能約196萬瓶、市占高達78.5%,遭勒令停工後,立即造成點滴大缺貨。

即便其他三家配合政策,火力全開,仍無法彌補永豐的缺口,這還不包括類似成分的輸注沖洗產品,每月也有10萬瓶的缺口!

5月中旬時,點滴到底有多缺?有教學醫院手術房使用的500cc點滴,僅剩400瓶,2公升的大包裝也只能撐二至三週。

一直到6月20幾號時,還有胸腔科醫師看診,想開2公升的生理食鹽水給患者,電腦系統卻顯示沒貨,無法開立處方,影響病患權益;豈知,衛福部政務次長林靜儀卻發文回應,「2公升裝廠商沒做了,改500cc給你,你堅持說沒貨,我也尊重」,隨即引發眾怒,她隔天又PO文說,「已緊急進口30萬袋食鹽水應急」。

衛福部政務次長林靜儀卻發文引議。

進口點滴不適用《藥害救濟法》,發生問題恐求償無門?

其實,這並非點滴第一次出包。2015年10月,台北榮總發生病患院內集體感染發燒事件時,抽絲剝繭發現疑似沖洗病患「人工血管」的永豐20cc食鹽水被細菌污染,經食藥署查廠後確定此事,全面回收產品。

但,令人不解的是,政府並未告知醫院到底哪些「批號」出問題,「食藥署不負責任,漠視病患權益,」沈采穎說,點滴都打完了,就算病患真的發生什麼事,也無從查起了。

多年來,政府並未記取教訓,永豐化工還愈做愈大,大到生產線一停機,全台醫院馬上鬧「點滴」荒。

衛福部學不會「超前部署」就算了,連6月核准專案進口的點滴廠商都被立委質疑有問題。有一家越南的輸液製造商,缺少國外藥廠工廠資料PMF的審查,而且越南也不是「國際醫藥品稽查協約組織PIC/S」會員國,衛福部甚至沒有派員到當地查廠。

食藥署事後解釋,越南雖非PIC/S會員國,但該工廠經日本醫藥品醫療機器綜合機構查核認定,品質有保障。

即便政府掛保證,這些進口的點滴卻無法適用台灣的《藥害救濟法》,萬一發生感染事件,民眾可能會求償無門。食藥署則發表聲明說,這次輸藥液造成的一些爭議,雖然不能適用《藥害救濟法》,但可以透過《消保法》進行求償。

一位民眾聽到食藥署的說詞,直言:「要跟外國藥廠求償談何容易?打官司得花多少錢,只能自求多福,希望注射的點滴不要有問題」。

沈采穎進一步指出,進口的生理食鹽水如出問題,不僅涉及病患權益,製造廠商、進口商、醫療機構都有責任。連銷售的藥局都要負連帶賠償責任。

唯有醫藥分業單軌制,才能終結不斷攀升的藥費支出

為何一瓶25點值的點滴會引起這麼大的漣漪?說穿了,都是「健保總額預算制度」惹的禍。

近幾年,健保費無法大幅增長,健保署採總額制後,僧多粥少,每個月的點值都得打折扣,一點根本無法換到一元新台幣。例如6月時,醫療院所實際只能拿到0.78點,意即某家醫院拿到1000萬點的健保點值,最終僅能換回780萬元新台幣。

羊毛出在羊身上,醫院的收入來源就是健保與自費兩大塊,當健保署拚命砍點值時,只能從藥品上「討價還價」了。

這也是為何永豐化工市占達78.5%的原因所在,正是市場競爭的結果。點滴的健保點值是25點,永豐出價18點,醫院將本求利,自然會採購永豐的點滴,導致其他廠商無利可圖,退出或僅維持少量生產,成為寡占市場,永豐就壯大到不能倒,一旦出事,就會波及全國的醫療院所。

有業者分析,這兩年原物料上漲,即便永豐是龍頭廠商,仍難以抵擋成本上升,是否因此想減少一些書面報告的成本,導致檢查不過,不得而知。但,最終政府用三倍的價格,以一瓶80幾元的代價緊急進口點滴,卻要求台灣的業者倍增以彌補缺口,也僅多給幾塊錢而已,每次都用這種方式因應,根本不是辦法。

沈采穎認為,長期以來,民眾花更多錢「以藥養醫」,帶來很多後遺症,唯有醫藥分業單軌制,才能終結不斷高升的藥費支出。另外,她也建議政府對寡占藥品一定要編列清冊,制訂短中長期措施,如果每次都敷衍了事,台灣將陷入「缺藥」的無限輪迴中。

洪子仁:很多醫院瀕臨虧損,快撐不住了!

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指出,最大的問題在健保總額成長率不足。

22年前,健保總額的年平均成長率約14.5%,自從實施健保總額預算制度到現在,年平均成長率約僅4.5%。實施前,各醫院本業的平均獲利率在7至8%,隨著新藥、新科技引進的速度,以及人口老化帶動門診利用率的上升幅度,都比健保總額的成長率來得高,醫院已經入不敷出。

洪子仁進一步指出,政府降低點值以平衡財務的制度,導致健保給付打八折、打78折,幾乎都是醫療機構和醫事人員承擔了預算跟需求之間的缺口,很多醫療機構瀕臨虧損,都快撐不住了,才會陸續發生醫護人力出走、缺藥、缺點滴、急診壅塞等事情,「這是健保制度系統性的問題,不是單一事件,政府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他以韓國為例指出,韓國最近推出一些新的健保規定,一年看病超過365次,自付額的部分負擔要調高至九成,以降低民眾不需要的醫療利用率。台灣必須衡量,到底是要適度調漲醫療費用,還是降低不必要的醫療利用率?

不管是缺藥、缺點滴,都僅是冰山一角,到底該如何解決系統性問題?洪子仁呼籲新政府要面對問題、解決問題,如果人民的生命健康是執政者最優先的順序,勢必要拿出一些資源來適度調高醫療支出,才能正本清源;如果還是跟過去一樣喊口號「落實分級診療、避免浪費」,恐無法解決問題。

※本文由《遠見雜誌》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關心世界之外,《遠見》同樣關心台灣的現在與未來。藉由觀察、採訪、民意調查,深入分析報導台灣社會的大脈動,提供與世界趨勢互相映照、反思的平台,希望能夠用財經知識拓展前瞻視野,以人文養分積累素質品味,成為台灣以及整個華人社會中「前進的動力」。

延伸閱讀

上一篇
整理包/明揚國際屏東廠大火釀10死百傷 董座、總座交保 赴罹難者靈堂再致歉
下一篇
收到恐嚇電郵 賈永婕透過台北101聲明感謝各界關心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