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和碩董座談能源趨勢 童子賢:不要排斥不排碳的核能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 聯合報系資料照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 聯合報系資料照

本文共799字

經濟日報 記者吳凱中/台北報導

和碩(4938)董事長童子賢昨(31)日指出,電力重要性已經超出石油,重中之重是選擇不排碳的發電,不要排斥任何一種不排碳發電的選項,當然也不要排斥不排碳的核能發電。全球AI產業持續發展,台灣應做好電力供應的準備,預計到2030年時,電力支出順序是先進製程晶片和產品製造、電動車及AI資料運算中心用電。

童子賢表示,目前每年消耗電力約30兆度,每年產值約在5兆至6兆美元。這個產值已超越石油,隨著電動車流行,汽油消費正在減少,而電力的消費會再增加。

童子賢出席「台灣企業領袖100強」頒獎會後接受訪問。他指出,全球電力重要性愈來愈高,發電方式很重要,重中之重是選擇不排碳的發電。「而且要重視包括氫能、地熱能、潮汐發電、碳捕捉的研發」。他強調,不要排斥任何一種不排碳發電的選項,當然「也不要排斥不排碳的核能發電」。

童子賢說,台灣應該做好電力供應的準備,因為馬上面臨AI與電動車的流行趨勢。而台積電代表的先進晶片製造正是台灣競爭力的象徵。

至於AI提升用電的話題,他表示,台灣是處於AI發展的核心地位,AI運算需要的晶片幾乎都在台灣生產,晶片已取代石油,成為現代的戰略物資,也帶動國際企業來台設立資料運算中心。

童子賢估計,到2030年,台灣最大的電力支出順序包括:一是台積電製造晶片的先進製程、產品和伺服器製造;二是電動車;三是AI資料運算中心用電。他強調,不要怕AI、電動車加速發展,這是國家進步的象徵。

他重申,台灣處於AI發展的核心地位,應該維繫優勢,若是不珍惜優勢,而要逆勢操作,只停滯在辯論「核能與綠能的選項」,他憂慮會把台灣的優勢搞到成為弱勢。

他呼籲讓「核綠共存」,以及不要排斥任何一種不排碳發電的選項,才能提供台灣穩定發電、減少環境破壞、控制發電成本,最重要是可以及早達成減碳與防制地球暖化。

近期童子賢多次在公開場合談到核能與綠電議題,他說:「我是作為一個傳道士,不斷傳播追求防止地球暖化的福音。」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避免有毒職場,為何學好SEL是第一步?
下一篇
路跑/百鐵教練領軍 長濱馬拉松首推暖身營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