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2千萬流動資產、沒房沒車,只靠投資過一生?內行人曝風險「股災一次賠掉10年薪水」

股市示意圖。報系資料照
股市示意圖。報系資料照

本文共1633字

經濟日報 新聞部編輯中心

近期,有網友在網路論壇上發文詢問,年薪1百萬,存到了2千萬元流動資產後,是否可以離職,並且在沒房、沒車的情況下,靠投資養活自己?一名網友以自身經驗分享,表示這是「有可能的」,但要留意這3大風險,他也分享如何靠投資過一生的3大關鍵,引起廣大鄉民討論。

該名網友分享,「我以前也是累積超過2千萬的數字,就辭掉穩定的工作,開始當專職投資人,過去有分享過類似心得,如果你是神人等級就不適用,但一般散戶可以參考看看」,並表示假設原本年薪100萬元,資產已累積到2000萬元,以股市長期平均年化報酬至少7%來計算,等於年薪140萬,那麼辭職前要考慮什麼風險呢?

首先,該名網友指出「財務彈性會下降」,投資有賺有賠,投資報酬7%只是長期平均,「每年都會有高低起伏,甚至虧損套牢好幾年」,必須思考若碰到這種情況時應該怎麼做,另外沒有固定收入時,借錢也會變得困難,財務彈性可能不若以往。

再來,「投資組合風險承受度」也會下降,當本金小時,賠的相對少,存個幾年就回來了,但現在本金2000萬元全數投資的話,賠一半就是1000萬元,「就算上班不吃不喝也要存10年,更何況之後還少了上班收入,回本會更加困難」。

回顧股市長期歷史,碰到大型股災都曾經歷40~50%的下跌,「即使是最經典的股債64保守組合,碰到股災也曾下跌30%,最後花了3年多才解套」,「你資產在股災可能跌掉600萬到1000萬,等於一次賠掉過去上班6~10年的薪水」,若沒有足夠的歷練跟心理素質,一般人很難撐下去。

第三,「資金機會成本提高」。既然風險承受度下降,那多保留一點現金可以嗎?原PO指出,其實這個風險也不小,因為現金的機會成本提高了,假如以前有200萬,如果都不投資,用7%報酬來算,等於一年少賺14萬,但現在本金2000萬元,假如都保留現金不投資,一年就會少賺140萬,且沒有收入時會更需要投資收益,通膨也會吃掉現金的購買力,「所以你空手要付出的代價會比以前大很多,少賺也是賠,本金越大機會成本就越高。」

那麼如果真的要靠投資過一生,應該怎麼做呢?原PO點出三大關鍵,包含控制生活支出、穩定收益及適時運用槓桿。

一、控制生活支出

原PO指出,大部分的人一旦賺了更多的錢,消費水平就會隨之提高,但在沒有固定工作收入的情況下,就必須控制生活支出,「投資報酬率通常要預設保守一點,假設長期投資約4~5%,你一年生活支出最好要控制在資產的1/20~1/25」,假如只有2000萬,那一年可以花的錢就是80~100萬。

二、穩定收益

為了賺取投資收益,必須長期把多數資金都投入市場,但又要能達到穩定的標準,而且要能管理風險,因此原PO建議「盡量有系統的去回測投資策略」,看是否能否通過長期的考驗,「整體投資組合的下跌,最好不要超過20%,再多就會比較危險,因為保護本金是專職投資最重要的事,然後至少長期三年滾動回報能維持正報酬」。

三、適時運用槓桿

原PO建議股市部位適度運用槓桿,可以增加資金流動性與避險,另外,假如有跟銀行借貸需求,最好趁還有工作時申請,辭職後申請借貸相對困難,「有些年輕就想專職投資的朋友可能會忽略這一點,例如申請房貸」,原PO認為雖然可以一輩子不買房,但人的想法會隨時間改變,尤其有了家庭以後更是如此,因此同時置產加股市投資,兩者互相搭配,「資產成長得更快。」

貼文引起網友熱烈回應,「股版良心文啊」、「在無聊的討論串中,居然出現一篇正確解答的好心人」,「推第三點,認識的全職投資人幾乎大部分時間都是買滿手」、「沒工作的話,建議買兩間房子,一間自住一間收租」、「真的要退休的話,4~5%的報酬不能全花,考慮每年2%通膨,為了不讓未來資本實質縮水,花個2-3%,其他要繼續投進去滾。」

也有人點出本金要夠才是關鍵,「退休要穩定被動金流,只有本多才有辦法」,「那就4000萬才來退休好了」,也有人認同原PO所說的物慾低,「版上幾個看得出專職的板友,物慾都滿低的」、「看過好幾個年輕FIRE退休的,都是低物慾+領股息債息過活」。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天氣悶熱台南高溫上看36度 午後留意局部大雨
下一篇
南北粽爭霸戰 foodpanda 揭密南部粽大勝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