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打造循環經濟生態圈/中鋼總經理 王錫欽:跨業邁向碳中和

本文共776字

經濟日報 記者魏鑫陽/台北報導

中鋼(2002)(2002)總經理王錫欽昨(22)日表示,2050年碳中和的終極目標,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挑戰,也為產業帶來新的發展契機,這絕對不是單一公司可以面對,一定要跨公司、跨產業、跨國際一起面對,也需要政府全力支持。

經濟日報昨天的2023創新論壇下午場,邀請王錫欽、台灣諾基亞通信公司行動網路事業部業務總監鄭志中、日月光投控行政長汪渡村、遠傳電信網路暨技術群副總經理盧祖耀進行高峰座談,以「打造循環經濟生態圈」為題,並由台灣經濟研究院董事長吳中書擔任主持人,進行經驗交流與分享。

王錫欽說,因應2050年碳中和,中鋼擬定了短期減碳,中長期分兩階段:先低碳、再零碳的路徑規劃,但過程中深深感到「規劃容易、實踐難」,因為發現企業馬上面對三碳的挑戰,分別是碳費、碳關稅、碳中和,再進一步分析後,可總結成技術、資源以及資本的三大挑戰。

首先是技術挑戰。因為發現很多中長程對策需要的技術根本還沒有商業化,很多還是在概念發展之中的前瞻技術,所以未來要與產學研一起合作培植這方面的技術。其次是資源的挑戰,因為綠氫、綠電、CCS(碳捕存)取得不易,絕不是單一公司可以面對,必須跨公司、跨產業、跨國際一起去面對、才能解決。

最後是資本的挑戰。王錫欽透露,中鋼現在有四座高爐,已經規劃要把其中一座高爐變成電爐,但投資金額相當龐大,未來如何從金融界、所謂的綠色金融去取得資金,這就是資本的挑戰。

王錫欽指出,永續循環就是追求「零廢棄」的理想,將廢棄物轉變成資源,把原本的線性經濟轉變為循環經濟,其實廢棄物就是錯置的資源,就是所謂的「搖籃到搖籃」,這也衍生出全新的商機。中鋼成立中鋼碳素,將煤焦油當原料利用分餾的方式,產出甲苯、酚、萘等高價化學品,可進一步萃取殘渣出鋰電池負極材料、石墨超級微粉等,甚至是半導體廠長晶所需的石墨坩堝,都是中碳從殘渣中萃取出來的黑金實例,讓中碳成為化工股王。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颱風瑪娃擦邊球 北部水庫挹注近千萬噸最多
下一篇
製造業無薪假情勢升溫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