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春分日 清朝手工藝植物蓪草再現樹木園紙花特展登場

本文共626字

聯合報 記者魯永明/嘉義即時報導

今天春分日,嘉義樹木園新建完工啟用的日式建築區,上午舉行第二檔:「蓪草」再現「蓪草紙花」特展,蓪草做為手工藝材料,清朝、日治及民國期間曾有過繁榮產業發展,隨著塑膠與新紙材出現,蓪草從過去大面積栽植,到目前僅剩苗栗、新竹一帶以觀光為目的少量種植。

林業試驗所中埔研究中心蔡佳彬主任說,蓪草(Tetrapanaxpapyrifer),又名通脫木,為台灣原生常綠灌木,因莖幹裏的海綿狀髓心,可刨出雪白細滑薄片,作為食用中藥材、亦可刨製成天然紙材,稱為蓪草紙,浸濕後延展性極佳,常做成手工藝製品、製花裝飾品。

清朝、日治及民國期間曾有過繁榮的產業發展,隨著塑膠與新紙材的出現,蓪草的栽培,到目前僅剩苗栗、新竹一帶少量種植;嘉義縣山區也有零星種植,不具經濟效益,民眾大多不認識老祖宗時代蓪草植物。

助理研究員蔡景株說,樹木園樹種多元豐富,為國內學術研究及樹木保育重要園區,每年吸引逾百萬人次到訪,園區日式建築,是1944年興建官舍,去年配合國家植物園方舟計畫工作修復完成,未來將配合各項展覽與研習課程,對外進行開放。

蓪草紙花特展是第2次展覽主題,未來將不定期推出相關植物展覽,以將業試所植物研究與推廣,由展覽方式讓民眾了解,提升林業新價值。展期上午9點開展到4月30日止,每日上午9點至11點30分,下午1點30分至4點,歡迎民眾參觀。蓪草紙花特展由中埔研究中心、植物園組與台灣蓪草學會共同舉辦,藉傳統文化產業復興,透過藝術創作、文化傳承加持,或能讓傳統產業露出曙光。

蓪草,又名通脫木,為台灣原生常綠灌木。圖/林試所中埔研究中心提供
蓪草,又名通脫木,為台灣原生常綠灌木。圖/林試所中埔研究中心提供
蓪草莖幹裏的海綿狀髓心,可刨出雪白細滑薄片,作為食用中藥材、亦可刨製成天然紙材,...
蓪草莖幹裏的海綿狀髓心,可刨出雪白細滑薄片,作為食用中藥材、亦可刨製成天然紙材,稱為蓪草紙。圖/林試所中埔研究中心提供
蓪草,又名通脫木,為台灣原生常綠灌木。圖/林試所中埔研究中心提供
蓪草,又名通脫木,為台灣原生常綠灌木。圖/林試所中埔研究中心提供
清朝手工藝植物蓪草再現樹木園紙花特展登場。圖/林試所中埔研究中心提供
清朝手工藝植物蓪草再現樹木園紙花特展登場。圖/林試所中埔研究中心提供
嘉義樹木園新建完工啟用的日式建築區,上午舉行第二檔:「蓪草」再現「蓪草紙花」特展...
嘉義樹木園新建完工啟用的日式建築區,上午舉行第二檔:「蓪草」再現「蓪草紙花」特展。記者魯永明/攝影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上一篇
台北市會計師公會訪中央社 盼加強永續議題合作
下一篇
三電商涉個資外洩挨罰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