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703字
星雲大師與詩人余光中生前也有交集,兩人僅相差一歲,各自在佛法與詩壇耕耘。余光中在2013年發表詩作「行路難」,當時視力不佳的星雲聽學生朗讀後,一時興起也作了一首「行路難」和應余詩,各有開闊與灑脫。同年余光中86歲嵩壽,也是在佛光山的五和塔溫馨舉行。
星雲大師是1927年生,江蘇江都人;余光中為1928年次,雖是福建永春人,出生在江蘇省會南京。兩位大師都經歷過戰爭離亂,洞明世事,練達人情。
余光中生前2013年初曾在報紙發表了一首新詩「行路難 」,寫著:
欲去江東
卻無顏面見江東父老
問子弟而今安在
欲去江北
卻無鶴可以乘載
況腰間萬貫何來
欲去江南
暮春卻已過三月
追不上雜花生樹
欲去江西
唉別把我考倒了
誰解得那些典故」
星雲大師眼疾視力不好,學生讀報紙給他聽,聽到這道新詩,一時雅興,也做了一首詩,以詩句和應余光中先生的「行路難」。他寫著:
今日江東
未曾改變大漢雄風
大漢名聲如雷貫耳
茱萸寶蓮遙遙相望
漢唐子嗣 今朝可望
楚漢子弟引首顧盼 望早歸鄉
江南紫金山 孫中山先生聲望仍隆
兩岸人民 寄予尊重
春有牛首 秋有棲霞
雨花紅葉 回首難忘
欲去江西
一花五葉
禪門五宗的文化
至今人人都嚮往
江西得道的馬祖禪師
洞庭湖的石頭和尚
多少人在「江湖」來往
江湖一詞
生活的榜樣
臨濟兒孫滿天下
廬山的景光迷濛
何愁江西無望
漢朝淮陰侯
現代周恩來
人文薈萃的地方
江北鹽城是丹頂鶴的故鄉
揚州仙女廟 鑑真圖書館
與鎮江金焦二山隔江相望
揚子江風光依舊
揚子江的母親
思念雲水天下的遊子
回鄉探望
余光中遺孀范我存也聽聞星雲大師走了的消息,她說,余先生去過佛光山,星雲大師是很不錯的人,兩人也談過多次話。星雲大師提倡人間佛教,余先生對佛教非常尊重,曾說,佛教除了佛經外,還有許多深入的道理。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