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751字
經濟部17日晚間公告,中國大陸製矽質鼻胃管禁止進口,經濟部長王美花今表示,陸製鼻胃管禁止進口,原因是醫材公會日前提出,中國製產品有「低價傾銷」情況,經過審議後決定禁止進口。食藥署表示,國內鼻胃管產能充足,本次禁止進口事宜由國貿局主導,食藥署僅負責醫療器材的安全效能,國產仍有4張許可證。專家則表示,鼻胃管生產技術並不困難,臨床上只要有通過安全許可都會使用,沒特別品牌選擇。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醫療器材及化粧品組科長傅映先今日表示,目前國內效期內的矽質胃管(經口、鼻)相關許可證共9張,4張為中國大陸、1張為韓國進口輸入的許可證,剩下4張為台灣國產許可證。
經濟部昨公告,陸製CCC9018.39.00.20-3「矽質胃管(經口、鼻)」停止輸入。依健保署統計,110年特材健保申報情形,國內共使用68萬8923條鼻胃管,其中中國大陸製占27%、18萬7008條。
傅映先表示,國貿局因收到台灣醫材公會反映,因此召集個管理司署討論因應作為,食藥署主要針對產品是否安全有效,只要符合法規,即核予許可證,且評估國內產能足以因應內需市場,因此經行政院同意後公告。
台灣醫療暨生技器材工業同業公會(簡稱醫材公會)秘書長譚卓然說,會員發現,中國大陸製鼻胃管進口價格與台灣製相同產品便宜價差達2至3成,為保護國內業者,公會收到會員反映後向貿易局提案。
台大醫院副院長、台灣咀嚼吞嚥障礙醫學會理事長王亭貴表示,臨床使用上鼻胃管並沒有特定使用哪種廠牌的習慣,因為鼻胃管屬於低階醫療器材,生產技術並不困難,凡持有合格醫療器材許可證,醫院都會進貨使用。
王亭貴也說,通常鼻胃管選擇上只有「材質」區別,常見PVC塑膠、矽膠、PU(聚氨酯)等3種,只要不會刺激人體,引起病患過敏反應,管面平滑不易沾黏,臨床上都可使用,並無特別品牌優劣。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