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2023投資展望論壇/陶冬:經濟核心看點就是美元

瑞信亞太區財富管理業務董事總經理兼大中華區副主席陶冬 記者林伯東/攝影
瑞信亞太區財富管理業務董事總經理兼大中華區副主席陶冬 記者林伯東/攝影

本文共1131字

經濟日報 記者黃雅慧/台北報導

瑞信亞太區財富管理業務董事總經理兼大中華區副主席陶冬昨(15)日表示,2023年的關鍵字是「美元」。美國聯準會因應通膨情勢的政策慢半拍,將使美元匯率還是很高,一段時間才會下滑,而美元大起大落,等於美國把本國經濟困境轉嫁到其他各國,這會是2023年的核心看點。

陶冬昨天出席經濟投資展望論壇,以「2023年全球經濟的危與機」為題發表演講。他認為2022年的關鍵詞是通膨,2023年的關鍵詞就是美元。2022年全球通膨、暴力升息與俄烏戰爭帶來能源危機,促發金融市場急劇動蕩。推高全世界生活成本,給匯率造成極度動盪、資金成本暴漲。

陶冬指出,14日美國聯準會(Fed)會議,維持相對鷹派的政策立場,而市場繼續用鴿派態度解讀Fed政策走向,看好明年會因為經濟陷入衰退而較快調整貨幣政策。且Fed和市場一致同意,將利率懸念留到2023年解決。

陶冬表示,市場有共識認為美國通膨沒那麼快下滑,因為通膨預期已形成,且帶動工資上漲,並觸發服務業漲價,整體物價回落速度慢。同時,惰性通膨(sticky price inflation)已經開始,比如租金、醫療與教育費用開始上漲後很難降下來。

至於美國利率政策調整時間落點何處?陶冬認為,Fed明年沒有降息空間,當美國民意焦點從物價轉向就業,利率政策才可能調整。他預判到2023年春季前還有三次升息,之後有三至六個月暫停期,然後摸石頭過河。料到2024年,Fed才有機會降息,當時剛好面臨美國大選,在就業訴求下,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較能理直氣壯改變貨幣政策歷程。

陶冬分析,從長周期來看,全球仍處於「現代貨幣理論」作為指導思想的濫發貨幣時代,透過財政政策舒緩社會壓力,重啟經濟上行,通膨在容忍值內,能持續印鈔。而這時代並不會因通膨、聯準會升息而結束,幾年後,經濟重陷衰退、市場大動盪,印錢仍是主導思想。他重申「量化寬鬆(QE)不死,但會打盹」,現在仍處於打盹期。

目前歐美房地產有巨大壓力,是否意味將出現熊市?陶冬認為不會,因為經濟衰退迫在眉睫。今日美國經濟遇通膨、就業熱,但投資、消費降溫等冰火兩重天。聯準會要顧及各面向,政策回調需更長時間。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對流雲系發展旺盛 13縣市大雨持續至深夜
下一篇
星座理財/巨蟹座 貴人運佳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