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2022能源高峰論壇/王漢英:妥善配置管理電力

工研院綠能所所長王漢英 記者林伯東/攝影
工研院綠能所所長王漢英 記者林伯東/攝影

本文共726字

經濟日報 記者李珣瑛 / 台北報導

工研綠能所所長王漢英昨(8)日表示,淨零轉型已然成為國家經濟競爭力的重要關鍵,而台灣面對「綠能.淨零」的挑戰,要邁向淨零永續的新生活,需從國家政策引領、城市淨零先行、企業永續升級,以及個人行為改變等四大面向做起。

王漢英昨天出席能源論壇,並以「綠能永續大展望」為題發表專題演講,並提出以上淨零再生升級的路徑。

推薦

王漢英表示,台灣在再生能源占比上,以太陽能光電與風電的量體最大,然而這兩種綠電形式都受限於季節與天候條件,呈現間歇供電的特質。如何配置與管理再生能源的電力,將是未來穩定電力的關鍵。

他建議,太陽光電的轉型方向可由提升電池效率、開發高效率模組,及擴大多元應用著手。風力發電則是先示範獎勵、次潛力場址、後區塊開放等接部就班。前瞻能源則有地熱發電由淺層進入深層、自區境至專區發展。海洋能發電規模從小到大、技術從關鍵到系統、場域由岸基式至離岸式。

王漢英說,僅管初期地熱能貢獻的能源總量不多,但它比起太陽光電及風力發電的間歇性,具有穩定發電的優點。

至於目前很夯的氫能,台灣的轉型宜面向發電、載具、工業應用,從強化技術、完備基礎、穩定來源等做起。智慧電網的轉型,則要提升電力穩定、強化電力品質、促進用戶參與,並且做到削峰填谷彈性調度。

王漢英並舉工研院將錯置資源再利用的實例指出,將鋼鐵業廢棄轉爐石,結合瀝青刨除料,再應用為新型路面舖料,就能達到消弭廢棄物處理問題。同時達到減碳逾七成、使用壽命達八倍的成果。

再如工研院攜手聯合再生及三芳化學,共同開發高效能易拆解太陽能模組,將太陽能的循環再利用從設計之初就考量進去,透過易拆解太陽能模組的開發,可將矽、玻璃等材料完整回收再利用,解決過往太陽光電除役後只能破碎、降階處理的瓶頸,為太陽能產業創造嶄新的循環經濟模式。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高溫上看36度 吳德榮:周六轉雨 這天鋒面雨帶觸台機率高
下一篇
無薪假微幅上漲 製造業者對未來景氣不確定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