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2022能源高峰論壇/王耀庭:建韌性電力生態圈

台電總經理王耀庭。記者林伯東/攝影
台電總經理王耀庭。記者林伯東/攝影

本文共1058字

經濟日報 記者鍾泓良/台北報導

台電總經理王耀庭昨(8)日表示,過往電力為「大型集中」,就像是水源一樣,從水庫一路放射到各個用電戶;而隨著再生能源引入,電廠來自四面八方,形成分散電網;面對新用電模式,台電須從供給、電網及需求三面向進行檢討。

推薦

王耀庭昨日出席能源論壇,並以「韌性電力生態圈」發表專題演講。王耀庭說,再生能源占比增加後,發電端及需求端調控搭配將日益複雜,未來無論是發電、用電端都須成為「能源調控者」,為供需平衡做出貢獻。

針對供給,隨著2025非核家園及2050淨零排放政策,能源轉型須兼顧穩定供電,減少空汙排放,降低碳排放;台電系統內,光是去年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就達1,040.9萬瓩,未來隨著燃煤跟核能減少會增添更多再生能源。

在電網面方面,再生能源具有間歇性、不穩定及季節性等特性,如何讓用電側及發電側穩定維持在60Hz將是挑戰。

最後,需求面除了因應經濟成長下的穩定電力成長,運具電動化也會增加用電需求,預估2030年會增加23.9億度,占年用電量例率0.9%;全面電動化後會增加205.3億度,占年用電量比率7.8%,相當於2021年台北市、宜蘭縣及基隆總用電量。

針對上述挑戰,王耀庭說,台電提出許多政策因應,例如低碳能源已規劃在興達電廠推動天然氣混氫、林口電廠推動燃煤混氨示範計畫,分別在2025及2030年會有初步成果,而產生出來的剩餘碳排則可透過碳封存技術(CCS)封存在地底,避免排到大氣。

至於電網面,台電除了持續推動智慧電網、電網管理及儲能系統,今年9月也提出「強化電網韌性建設計畫」,包括為光電、離岸風電增加17條專線、電廠直供科學園區及產業園區、增加變電所節點,以及變電所屋內化等。

最後在需求面,台電設計各項的時間電價、需量反應機制,讓用電業者有誘因調整用電模式,也在用電管理上從過往的從「負載追隨」至「由下而上的能源合作」,透過分散在各界的「虛擬電廠」,達到自動需量反應(ADR),並發展家庭微電網以及電動車離峰充電。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罕見迷鳥「棕頭鷗」現身布袋漁港 可愛模樣引人朝聖
下一篇
怡客明起漲價部分餐點售價5-15元不等 實際漲幅明正式公布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