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2608字
編按:本文摘自作者《好散,也是一種幸福(二版)》著作,賴芳玉將自己二十幾年來的辦案體悟與感動,以架空卻真實的故事,用虛擬人物說出每個人的曾經,傳遞著愛情婚姻裡的善變、防衛、自由、悲傷和嫉妒的省思,透過故事傳遞預防婚姻走味的幸福觀點。
我想藉由一位心理師曾提起到情緒調節模式,切入婆媳問題的解決策略。
心理師曾對情緒處理提出ABC概念架構:A代表事件、B代表想法、C代表情緒;也就是改變或調節情緒,第一種方式是改變A,第二種是轉換B,第三種是調節C。借用這個模式可以理性、清楚地處理家庭紛爭的解決策略。
以筱晨和志文的婚姻為例,他們的婚姻危機有三個可變動事件(A):第一是婆婆的介入,第二是志文對於婆婆的順從,第三是志文和筱晨的溝通模式。以夫妻倆可自行處理的部分,也就只有第二、第三件事。
孝順是一件美德,但順從的方式和底線不是不能討論,套用後宮甄嬛傳的臺詞,皇后說:「孝心用的不當,便是害人害己的糊塗心。」這就像媽媽不同意你求學,你就會順從不念書嗎?或者媽媽要求你每次考試都要一百分,你就能考到一百分嗎?前者我們無法接受不合理的要求,後者是我們做不到。那麼,媽媽不同意這場婚姻或者要求和媳婦離婚,為什麼我們就能接受或者做得到?
這就必須從第二順從的議題,延伸至第三的可變動事件,也就是夫妻間如何溝通?兩人因為婆媳不和導致婚姻產生裂痕,是否出於丈夫本來對維繫婚姻的意願不高?否則為何無法排除媽媽不合理的介入?這就是夫妻倆需要正面有效的溝通,共同處理家內紛爭,此時我會建議進入婚姻諮商,透過專家協助夫妻雙方釐清感受,修復因婆媳而撕裂的關係,並且共同找到處理模式。
倘若已經盡力了,A事件依然無法改變,那麼就進入B想法的釐清,怎麼選擇並評價這件事?這就是觀點,以及放手和不放手的選擇了。在筱晨的觀點裡,她看見了「老人」議題,她說:「我常想失去青春後的女人,如何找回自己的存在價值。『老』只能是負債,不能是資產嗎?失去青春,失去工作的動力,失去健康,失去魅力,失去做夢的能力,這些都是負債。」這是一個很中立且有用的觀點。
老人的心理健康議題,就是婆媳問題裡最核心的觀點之一。
老太太因不幸婚姻造成創傷及失落感,加上因為「老」帶來的失落,所以會急於控制自己能掌控的價值,但其實她什麼也不能。就如同企圖握住掌上的細沙,細沙依然從指縫間流失,因此造成老太太的不安和焦慮,才會慌亂或反射性地拉住任何浮木,而志文就是她唯一的浮木。
老太太其實非常需要志文和筱晨的協助,但大部分的人只注意到身體的健康和照護,很少注意到老人心理健康的問題,或者也不願多花心思在老人家身上。
在艾瑞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老人心理發展的任務與危機,就是「自我榮耀、統整與絕望」。發展順利的心理特徵,是圓融豁達及安享餘年;發展障礙的心理特徵,是悔恨舊事及絕望茫然。所以,應該協助家中老年人的心理發展,讓他們面對不斷失去的過程,自我調整和適應,接受自我並承認生命是有期限的事實,以超然的態度面對生活和死亡,達到圓融豁達,過一個有品質並且被尊重的老年生活。
因此,假設我們把婆媳不和這件事,從嫉妒、宅鬥的觀點,轉換成老年議題的觀點,或許我們不會這麼糾結。老太太侵略性行為所產生的被剝奪感,也就不會這麼嚴重。當然,我不是說裝設監視器的侵犯隱私行為是對的,反而是從這件事看到老太太的心理發展危機,是需要被處理和協助的。
如果筱晨和志文都能以這樣的觀點看待並處理家中的婆媳問題,那麼有可能改變悲傷情緒,也就不至於因為負面情緒而走到分居並離婚的地步。
但如果什麼都做了,什麼也改變不了,那就考慮是否放手。至少不會反覆在相同的事件和關係中拉扯,陷入深沉的無力感和無窮盡的悲傷中。
除了老人心理健康議題外,傳統家庭的觀念,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因此想給各位婆婆一些良心建議。
首先,孩子長大了,至少成長到足以另組家庭,這代表著他將為自己的家庭負責,並與妻子併肩為自己所組的家庭努力、互相照顧著彼此。所以,婆婆實在不需和媳婦搶著照顧兒子。因為學習互相照顧扶持,有助於夫妻在婚姻中建立親密的夥伴關係,別剝奪他們學習的機會。
當然,婆婆也必須試著讓媳婦明白,你不會中斷對兒子的關心,但僅止關心,不會介入。即使兒子長大成人,依然是你的孩子,母親不會因為他結婚就停止母愛,因此當夫妻倆發生糾紛,最好夫妻自己解決,別想透過你,因為你有偏袒兒子的立場。就算你試著表達中立,甚至傾聽和同理,並以女人的角度為媳婦說話,但到關鍵時刻,如媳婦採取的處理方式傷及兒子,你也勢必為難。這是身為母親難以改變的包袱和立場,所以請媳婦別挑戰母親的心情。
關於經濟部分,當身為婆婆的你已經提供兒子一筆成家基金,那麼已經夠了。你必須讓夫妻倆明白,他們不會再得到你的金援,他們必須學習承擔,明白家庭的意義、體悟家庭的共同責任。如你讓兒子在家族公司上班,那麼告訴他們夫妻倆,兒子只是個職員,公司的資產與他無關。如有借用兒子的名義投資股票和不動產,你將會簽立一份借名契約,明列屬於你的資產明細,並且公證。告訴夫妻倆,法律上你都已經處理好了,倘若有一天,夫妻倆沒把婚姻經營好,必須分財產,千萬別把婆婆的資產計算進去。
做為老人的你,會盡力把身體養好,用自己的積蓄安排老年生活,包括遊山玩水,所以夫妻生了孩子,別想把孩子丟給你照顧,然後再指點你照顧的方法哪裡不妥貼。告訴他們,偶爾幫點忙,或許可以,但別寄望你日夜地長期照顧。
最後,無論身為婆婆的你是否喜歡媳婦,都要記得那是兒子選擇的終身伴侶,基於尊重與愛,請盡量不要向兒子挑剔媳婦的錯。那只會讓兒子的婚姻更艱難而已,這不是祝福該有的態度。
本文摘自好人出版的《好散,也是一種幸福(二版)》
作者:賴芳玉
執業律師二十七年。長期致力於家事事件、婚姻、夫妻財產、子女監護、收養事件、財產信託、繼承、預立遺囑、家庭暴力、性侵害等案件。
多年於《蘋果日報》、《非常木蘭》擔任專欄作家,著有《我們依然相信》、《好散,也是一種幸福》、《賴芳玉愛情律師事務所》、《影之光》、《待用民宿》等書。
二○一二、二○一三年參與電影《寒蟬效應》顧問及拍攝,二○一五年參與電視劇《植劇場》系列前期籌備,並擔任電影《順雲》製片之一。
小說《影之光》曾改編電影劇本大綱,二○一七年於金馬國際電影節獲選為金馬創投之影展官方推薦國際華語電影計畫。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