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004字
行政院昨日公布邊境鬆綁時程表,9月29日起雖維持「3+4」檢疫措施,但取消在機場港口執行唾液PCR檢測,改由發放2歲以上旅客4劑家用快篩試劑,於居家檢疫及自主防疫期間檢測;入境前14日有疑似新冠肺炎症狀的旅客,需主動於「入境檢疫系統」申報,並於入境時由檢疫人員評估,配合於國際港埠或後送醫院採檢。機場公司目前保守估計今年出入境及轉機的客運量能達至少350萬人次,若之後順利開放,入境上限人次再往上調整有機會到450萬。
桃園機場公司副總理李俊德說,29日放寬機場免唾液PCR流程預計會減少旅客入境等候的時間,會在入境大廳做好引導指示,也會有人隨時在現場監控跟引導。
外界擔憂入境人數漸增,防疫車隊量能是否會吃緊?李俊德則說,目前防疫車隊約有近1500輛,也會針對留學生、移工等集中搭乘來改善效率,目前也在招攬計程車駕駛支援。
根據指揮中心規劃,最快10月13日起入境免隔離,若身體無症狀也可以直接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屆時就會回到接近疫情前的出入境型態。李俊德表示,防疫車隊不會全撤掉,會保留一些量能給入境時出現症狀的旅客,但比例還不確定,會再跟指揮中心北區管制中心協調。
李俊德說,目前保守估計今年出入境及轉機的客運量能達至少350萬人次,若之後順利開放,入境上限人次再往上調整有機會到450萬。
根據桃園國際機場今1至8月份營運統計數據,隨著各國邊境管制逐步放寬,客運量為157萬401人次,較去年同期增加158%,成長顯著;航機起降7萬5,642架次,較去年同期增加11.39%;貨運量則因航空貨運需求趨緩,1至8月貨運量為174萬6,999公噸,較去年同期減少5.3%。
在8月22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放寬入境限制上限為5萬人次後,桃機8月單月客運量更突破48萬人次,為過去7個月平均值的3倍多,更是自2020年4月以來的單月最高紀錄。
依據國際機場協會(ACI)及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所發布之預測,國際旅客量可望於2024年恢復疫情前水準。目前國際各地區復甦情勢各異,相較於歐美航線復甦較快,亞太地區受各國邊境開放程度差異以及中國清零政策影響,航網尚未恢復常態。
根據ACI最新統計,2022年1至5月全球國際客運已恢復至2019年同期之53.4%,但亞太地區僅為14.5%。以亞太地區主要國際機場1至7月客運表現來看,樟宜機場復甦程度達到33.5%為最高,曼谷機場20.8%次之,桃園機場則為3.9%。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