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獨家專訪〉白宮前副技術長:台灣核電停太早,拖慢綠能創新腳步

提要

獨家專訪〉白宮前副技術長:台灣核電停太早,拖慢綠能創新腳步

潘查薩拉姆分析,面對氣候變遷的優先要務,是減少對燃煤、天然氣等傳統能源的依賴。遠見專訪畫面
潘查薩拉姆分析,面對氣候變遷的優先要務,是減少對燃煤、天然氣等傳統能源的依賴。遠見專訪畫面

本文共1114字

遠見雜誌 文.林士蕙

台灣是否有機會成為全球因應氣候變遷的重要角色?《遠見》越洋視訊專訪《OKR實現淨零排放的行動計畫》(天下文化出版)共同作者萊恩.潘查薩拉姆(Ryan Panchadsaram),邀請他特別針對此議題提供深入觀察。

潘查薩拉姆是印度裔美國人,曾任職微軟,後來曾在歐巴馬總統時期,出任美國政府副技術長,也曾創立健保新創公司 Pipette,現為另一作者杜爾在凱鵬華盈創投的個人技術顧問。

深諳全球科技業動態的他,相當認可台灣成為綠色新典範的潛力。然而,以OKR務實盤算行動計畫的思惟來看,台灣在核能、風電與火力發電的取捨間,優先順序似乎沒搞對。

「我很佩服台灣願意積極發展風電的想法,不過,太早停止核電運作,反而會讓儲能電網的創新腳步落後。現在歐洲就是這樣,當我們讓核電停止運作,結果是買進更多煤炭與天然氣,這對環境並沒有幫助!」潘查薩拉姆受訪時,如此一針點破。

潘查薩拉姆分析,面對氣候變遷的第一優先要務,永遠是減少使用燃煤、天然氣這些傳統能源,而不是走回頭路。另外,當今年這些傳統能源價格因通膨漲上天,風能與太陽能的部署成本卻同時變低,花大錢砸在進口能源上,等於是把資源擺錯地方。

他指出,相當理解台灣民眾對核能的顧慮,但應該瞄準在改善核電的安全問題,而不是貿然停止。以成本考量來看,繼續維持安全核能運作,同時把進口燃煤與天然氣的昂貴成本省下來,改投資綠電與儲能,才有辦法讓台灣加速發展綠色新科技,成為亞洲這個領域的先驅之外,還能兼顧減少碳排放的目標。

圖/潘查薩拉姆曾在歐巴馬總統時期,出任美國政府副技術長。白宮資料庫
圖/潘查薩拉姆曾在歐巴馬總統時期,出任美國政府副技術長。白宮資料庫

台灣有望成為「丹麥+夏威夷」

不過,話鋒一轉,他相當認同台灣近年積極發展離岸風電與太陽能等綠電的計畫,並神來一筆地形容,未來的台灣,更可以是「丹麥加上夏威夷」!

怎麼說?潘查薩拉姆指出,目前,台灣政府與民間企業一起協力發展離岸風電,在過程中,已經培養出許多新技術與人力,頗像丹麥當初花了十幾年,為自己找到風電技術這個新的競爭力。台灣可以瞄準這個趨勢,最終輸出風電技術到亞洲各國。

另一方面,他認為台灣身為島國,還可以參考他書中美國夏威夷的個案。原來,夏威夷曾和台灣一樣,能源礦產稀少,長年必須仰賴各類燃料進口。

圖/潘查薩拉姆認為,台灣可掌握風電新趨勢,輸出相關技術到亞洲各國。上緯提供
圖/潘查薩拉姆認為,台灣可掌握風電新趨勢,輸出相關技術到亞洲各國。上緯提供

後來,美國許多創業家到夏威夷,協助用綠能創新來幫當地社區轉型。結果在當地人的認可合作下,夏威夷目前已有高達30%的住家建置蓄電池與太陽能,不但就此擺脫能源依賴,還創造一萬個工作機會。這樣的民眾協力精神,更是台灣可以借鏡的方式。

但台灣近期正陷入缺電危機,企業能否保持正常製造生產,隱憂不少。潘查薩拉姆呼籲,台灣企業界其實更應同步投資綠電,解決自家用電問題外,還能為企業建置新競爭力。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06月號;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https://www.gvm.com.tw/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關心世界之外,《遠見》同樣關心台灣的現在與未來。藉由觀察、採訪、民意調查,深入分析報導台灣社會的大脈動,提供與世界趨勢互相映照、反思的平台,希望能夠用財經知識拓展前瞻視野,以人文養分積累素質品味,成為台灣以及整個華人社會中「前進的動力」。

延伸閱讀

上一篇
綠色金融催動減碳 周三辦論壇
下一篇
台鐵集集貓站長傳出被「資遣」 公所證實執勤到這天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