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356字
為協助青少年培養正向人際關係、同理心與情緒理解能力,由臺北市國中學生家長會聯合會主辦,財團法人林維吾文教基金會與財團法人王道銀行教育基金會贊助,台北市教師會、臺灣創意經濟產業發展協進會、台北市家長協會等單位協辦,威立顧問公司執行的《成為彼此的HERO—多元化的人際相處》情緒知能校園深耕計畫心理劇教育計畫,自5月22日起於中正國中正式啟動後,後續依序於明湖國中(5/26)、懷生國中(5/27)、景興國中(5/28、6/4)、蘭雅國中(5/29)、弘道國中(6/2)、雙園國中(6/3)及介壽國中(6/5)展開巡演,預計觸及超過千名學生,透過沉浸式影片觀賞與心理提問引導教學結合,深化青少年對人際溝通、行為理解與自我情緒調節的認識。
臺北市國中學生家長會聯合會張珮琦總會長表示本次活動設計結合短片放映與專業講師講解,透過生動呈現校園中常見的情境及特教生常常發生的日常情況,如溝通不良、言語霸凌、誤解與冷落,幫助學生代入與反思,換位思考彼此日常互動中的情緒反應,與人際困境。影片播放之後後,邀請由兩位心理專業講師進行現場引導與教學。
蕭媺妮老師現任臺大醫院職能治療師及臺灣大學兼任助理教授,以案例與科學理論相結合,透過如「捷運撞人」等模擬情境,引導學生意識到情緒與行為之間的關聯,並提醒學生學習延遲評斷、理解他人,才能促進更有同理心的互動。葉怡君臨床心理師則運用冰山理論說明外在行為背後常隱藏著焦慮、不安與渴望理解等情緒與需求。她提出「HERO互動階段」作為行動引導,鼓勵學生在面對他人時,先學會調節自身情緒,清楚表達立場、尊重彼此差異,並透過理解與協調達成共識。兩位講師皆強調,當代青少年不僅需學會表達與聆聽,更需具備理解差異與處理衝突的社會情緒能力。
《成為彼此的HERO》情緒知能校園深耕計畫心理劇計畫同時對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呼應目標3「健康與福祉」、目標4「優質教育」、目標5「性別平等」、目標10「減少不平等」與目標16「和平與公義」,期望致力於透過心理教育推動尊重、包容與理解,協助校園成為每位學生都能安心成長的友善環境。
活動結束後同步發放學習單進行成效評估,後續也將彙整成果進行分析與精進,持續推動情緒知能心理健康教育進入更多校園。《成為彼此的HERO》不只是一次次的課程體驗,更是一段段由心理教育啟動的理解旅程。在影片互動與心理專業交織下,學生不只是學會如何與人相處,更學會如何面對自己的情緒與不安。期待透過這個計畫這場教育實踐,正在讓越來越多的孩子,成為自己與他人生命中的「HERO」。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