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206字
輔仁大學人工智慧發展中心於5月12日舉辦「AI 人才培訓與應用案例策略研討會」,邀請來自產官學界的專家共襄盛舉,聚焦於 AI 人才培育的策略及實務應用。從數位發展部、產業領袖及學術專家的多元視角,共同探討台灣 AI 人才現況及未來發展方向。
根據1111人力銀行與輔仁大學人工智慧發展中心共同合作發布「AI人才需求調查」顯示,有79.78%受訪企業表示「公司已經導入AI技術」,並且有19.85%認為導入後對公司營運有幫助但尚未發揮最大效期,還有18.55%認為有顯著提升營運效率,帶來明顯競爭優勢;不過也有20.05%企業坦言尚無明顯成效導入難度高,19.95%認為影響有限仍在測試階段,21.6%沒有影響或不適合公司現況。整體而言,雖然有將近4成的企業認為AI已經顯著提升了營運效率,但仍有很多企業處於探索階段,尚未完全發揮AI的效益。
目前企業迫切需求的三種人才類型有:AI基礎架構與運維人才37.24%、AI資安倫理與治理人才33.15%以及AI商業與戰略人才30.89%。顯示企業積極追求產能,也相當重視系統穩定性風險控管,資安與治理已成為經營顯學,企盼透過AI進一步提升商業價值。
輔仁大學人工智慧發展中心主任謝邦昌教授表示,人工智慧技術的快速發展與全球產業數位轉型浪潮下,AI人才已成為推動組織創新與提升競爭力的致勝關鍵。
調查也顯示,有超過4成的企業預期未來2-3年的AI人力需求將明顯增加,其中包括認為需求大幅增加占22.66%以及需求小幅增加18.35%;另外認為需求持平18.54%,也有20.13%認為需求會減少,還有20.32%表示不確定。
而在企業眼中AI人才應具備哪些關鍵技能?結果顯示,Python/R程式開發能力43.45%是最基礎也最熱門的核心技能,其次則是資料工程27.43%以及AI模型部署26.5%,顯示企業愈來愈重視擁有核心技術的跨領域人才。
根據1111人力銀行資料庫顯示,今年4月的AI相關工作職缺數1.4萬個,和去年同期相較,年成長達11%。受到缺工潮影響,各行各業AI人才需求持續升溫,包括人工智慧工程師、機器學習工程師、演算法工程師、大數據分析師以及AI溝通師等,都是近年相當熱門的職缺,致使企業祭出高薪搶才留才。
雖然企業求才若渴,但是同時也面臨人才痛點包括:「無明確的AI人才職能標準,難以制定招聘策略」(13.32%),與「難以找到具備實作經驗的 AI 人才」(13.28%)幾乎並列第一,凸顯企業在人力招募階段即面臨辨識與選才困境,再者「企業內部缺乏 AI 專業培訓資源」(13.24%)與「產學合作不足」(12.93%)也是原因,說明企業在人才培育與接軌學界方面依然存在落差。
進一步觀察AI人才培育不足的因素則包括:AI教育過於理論化缺乏實作經驗36.61%、企業無法快速找到合適AI人才(缺乏媒合機制)36.14%、AI課程內容與業界技術發展不同步35.3%。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