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bell icon
notice-title img

關稅風暴接踵而來,快看專家如何解析,抓穩投資、發掘獲利!現在訂閱,立即暢讀經濟 VIP 好文,還有黃金等你拿喔!


⭐不限方案訂閱送 7-11 100 元
⭐年訂有機會獨得黃金豆一錢


不再通知
notice-title img

關稅風暴接踵而來,快看專家如何解析,抓穩投資、發掘獲利!現在訂閱,立即暢讀經濟 VIP 好文,還有黃金等你拿喔!


⭐不限方案訂閱送 7-11 100 元
⭐年訂有機會獨得黃金豆一錢


不再通知

「地震工程大解密-讓建築更安全的秘密」地震科普展

本文共1037字

經濟日報 曹松清

臺灣地震頻仍,地震災情時有所聞,政府因而投注相當多資源進行災防科技相關研究,並藉由科普展覽與活動,幫助民眾學習基本災防知識,落實正確的災防觀念。

「地震工程大解密-讓建築更安全的秘密」地震科普展開展。 國研院/提供
「地震工程大解密-讓建築更安全的秘密」地震科普展開展。 國研院/提供

國科會轄下國研院國震中心與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合作,於國資圖2樓「科學家的秘密基地@臺中」辦理「地震工程大解密-讓建築更安全的秘密」地震工程科普展,昨(18)日開展,介紹基本地震工程知識,使民眾了解讓建築耐震安全的秘密。

2024年4月3日在花蓮發生芮氏規模7.1的強震,是繼1999年921大地震後,規模最大的地震,在花東地區造成嚴重災損,多人罹難及受傷,並有多棟房屋倒塌或半倒,許多道路、橋梁、維生管線、學校等基礎設施受到不同程度的損毀。

2025年1月21日於臺南市楠西區又發生芮氏規模6.4的強震,同樣造成許多災損,再再都提醒人們地震的可怕。地震是台灣的宿命,沒有地震就沒有台灣島的形成。如何和地震共存,是居住在台灣所有人必須共同面臨的課題。

地震工程大解密

因此,建築安全向來是臺灣社會關注的焦點。這次特展共分三個部分,包含「地震工程大解密」主題故事報架、傾斜柱拍照區以及先進減震技術介紹等。

「地震工程大解密」主題故事書報架內含10篇地震工程專題報導,全面解析地震工程科技,揭露如何透過耐震、減震、隔震技術與建築補強工法,提升建築物在地震中的安全性。透過科學研究與工程技術的結合,幫助臺灣的建築朝向更安全、更可靠的方向邁進。

傾斜柱拍照區則配合現場的傾斜柱,模擬經強烈地震震損後的房屋樣貌,搭配地貼等裝飾,讓現場民眾體驗位於受災現場的震撼。

先進減震技術運作原理則是透過國震中心研發的「挫屈束制支撐」縮尺模型,以及手搖振動模型展示,說明該技術如何藉由設置在建築物樓層間吸收地震能量,進而大幅降低地震破壞,提升房屋的耐震性,讓參觀民眾可以更清楚知道減震結構與傳統建築的差異。

讓建築更安全的秘密

臺灣位處環太平洋地震帶,地震風險極高,建築耐震技術的發展與應用至關重要。本次特展透過深入淺出的科學解釋,幫助民眾理解地震工程的核心技術,從耐震設計、減震隔震技術到建築補強方案,全面提升建築安全性。隨著科技的進步與法規的完善,未來的臺灣建築將更具抗震韌性,為全民提供更安全的居住環境。

最後,這次展覽設有耐震紙模型屋DIY區,現場提供紙模型材料,不管大人小孩都可以自己動手搭建耐震小紙屋,了解牆壁對於房屋耐震的重要性。透過科普書報、拍照打卡、模型展示與實際動手做,讓所有到訪民眾對於房屋耐震安全能有更深一層的認識,大家一起來關心並改善自家耐震安全。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上一篇
泰山75周年再創話題!泰山純水首推白沙屯媽祖聯名款 備貨近50萬箱虔心參與
下一篇
亞東科大攜手亞東醫院雙軸轉型發表會 聚焦淨零碳排與AI智慧應用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