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342字
在全球經濟動盪與科技變革的雙重影響下,AI 技術正快速滲透各行各業,尤其在電商領域,其影響力更是不容小覷。從美國亞馬遜(Amazon)運用 AI 優化倉儲物流,到中國阿里巴巴(Alibaba)透過數據分析提升消費者體驗,各國電商龍頭無不投入大量資源在AI與數據整合上。面對這股趨勢,台灣電商市場該如何跟上腳步?
台灣電商協會(TeSA)產業顧問元永騰表示:「在 AI 驅動的數據時代,台灣電商業者不能再單打獨鬥,唯有透過數據整合與產業合作,才能提升市場競爭力,突破現有困境。」
全球電商變局:AI與數據引領新時代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Gartner報告顯示,2024 年全球電子商務市場規模預計達到 6.3 兆美元,而 AI 技術已成為企業提升營運效率的核心驅動力。在歐美市場,AI 客服(如ChatGPT技術應用)、智能物流與個人化推薦系統已經成為主流,而在中國,拼多多(Pinduoduo)等平台更透過精準數據分析,改變傳統零售模式,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
相較之下,台灣電商產業雖然擁有高密度消費市場,但面對國際巨頭壓境與市場競爭加劇,仍存在品牌影響力不足、數據應用程度有限等問題。元永騰指出:「國際電商平台已經全面導入AI技術,台灣業者若不加快腳步,將很難在這場競爭中站穩陣腳。」
台灣如何突圍?數據整合與產業聯盟是關鍵
面對 AI 帶來的市場變革,台灣業界已開始積極尋找突圍之道。為強化數據應用能力,元永騰顧問旗下的數據雲科技集團與多家數位行銷與數據服務商,如最準行銷、我藥行銷、私域圈等,發起「台灣電商數據整合聯盟」。該聯盟透過 AI 數據分析,協助企業掌握消費趨勢,提升營運效率,並計畫與 TeSA 台灣電商協會合作,進一步整合資源,為本地電商業者提供海外發展的機會。
元永騰強調:「數據不是單一企業能夠獨立掌握的資源,唯有產業間的數據共享與技術整合,才能提升市場競爭力,讓台灣電商站上國際舞台。」
AI應用不只是趨勢,而是企業生存法則
除了數據整合,AI 技術在電商領域的應用也逐漸深化。舉例來說,透過 AI 分析消費行為,企業能更精準制定促銷策略,避免庫存積壓;運用智慧客服技術,則能降低人工客服成本,提高顧客滿意度。此外,AI 驅動的供應鏈管理系統,能有效縮短出貨時間,提高營運效率。
近來國內外市場對 AI 技術的關注度大幅提升,不僅科技業龍頭如 Google、Meta 等加速投入相關領域,連零售業者如沃爾瑪(Walmart)與家樂福(Carrefour)也紛紛導入 AI 優化營運模式。
台灣電商協會理事長塗家興與數據雲產業顧問元永騰均雙雙表示:「AI 已經不是未來趨勢,而是現在進行式,台灣電商產業必須盡快適應這波變革,否則將被國際市場淘汰。」
團結合作,迎向AI電商時代
AI 技術的崛起,為電商產業帶來了無限可能,也為台灣市場帶來全新的挑戰。面對全球電商競爭白熱化,台灣業者唯有攜手合作、積極擁抱數據與 AI 技術,才能在這場數位轉型的浪潮中突圍而出。
台灣電商協會承諾將持續推動數據共享、技術創新與國際合作,為台灣電商產業打造更具競爭力的未來。元永騰最後強調:「未來的電商,不只是比誰擁有更多產品,而是比誰能更有效運用數據與 AI 技術。我們必須團結起來,共創台灣電商的新時代!」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