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273字
日前在北京舉辦首屆的海峽兩岸青年短視頻微短劇交流賽事,來自兩岸近百位的青年學生導演共襄盛舉,歷經一天培訓,僅有三天三夜的拍攝後製,堪稱兩岸有史以來青年學生首次面對面的融合創作,百人團隊分成十組捉對廝殺,顛覆以往僅作品參展或研討論壇的傳統模式,開啟一場影視創作的先例,為兩岸青年進軍專業影視領域創造了最佳舞台。
來自台灣的九所大學近五十名師生與大陸學術重鎮「中國傳媒大學」四十名師生,採取打破建制的方式,當場抽籤決定分組,每組都有兩岸青年學生,其中兩組為專業的微短劇賽道,八組為短視頻賽道,隨後再公布拍攝景點,必須在有限的時間裡將共同擬定的劇本拍攝完成,原本只被規劃為「實驗性質」的大賽,沒想到最後在極限潛能激發下,創作出不少令人激賞的作品。
其中兩部微短劇「未竟之約」和「鴨鴨小姐千萬不要再碎了」,在短短三天裡拍攝共六集,每集三分鐘,劇情內容和運鏡掌控均讓專業評審團隊驚艷不已,在反覆投票過程中均一再同票,最後並列第一。
「未竟之約」講述兩位來自兩岸的學生發現學校裡一位老校工,有著一段不為人知的回憶,原來是其祖父母一段未竟的戲劇情緣,因時代環境未能相守而分離,最後在一番曲折調查下,終於解開這段塵封的回憶,並為老校工重新演繹了一段當年分手時的崑曲,紀念祖父母當時未完成的約定,劇情感人,運鏡細膩。
而「鴨鴨小姐千萬不要再碎了」則是趣味的愛情故事,講述來自台灣的一名青年戴著一塊碎片項鍊來到北京,卻被一名貌美的女生說這項鏈上的碎片是自己的東西,原來青年的祖父是一名古文物修繕師,當年隨國民政府來到台灣,只好放下正在修復的一隻古董陶瓷彩鴨,將最後一塊碎片傳給了孫子;而這位女生其實就是鴨子的化身,在一段趣味交往下,男生將碎片完成修復,在博物館的櫥窗裡看著作品,這段似有情若無意的故事,畫上了有點感傷又趣味的句點。
此次的海峽兩岸青年短視頻微短劇交流賽事,只是揭開初步序幕,接著兩岸將徵集兩百多部作品共同加入評選之列,預計在年底完成評選作業,並舉行首屆「海融獎」的頒獎典禮,其中將設立十多個獎項。據悉,「海融獎」設立目的就是為了培育兩岸影視人才,讓兩岸有志發展影視音的年輕人有個高曝光的舞台,並由此取得邁入影視專業領域的敲門磚。
「海融獎」的優秀獲獎作品,將在大陸目前最火爆的線上串流影音平台OTT,因此受到各界高度關注,並認為能在如此短暫的時間裡產生高水準的作品,對於未來兩岸微短劇的品質提升有著示範作用。
大陸微短劇近年來相當紅火,其中不少佳作,譬如受到兩岸高度肯定的微短劇「我的阿勒泰」,講述生長在阿勒泰的漢族少女李文秀在大城市追求文學夢想卻屢屢碰壁,被迫回到老家與開小賣部的母親相依為命,結識當地少年巴太之後,文秀漸漸發現了當地之美的故事。
「我的阿勒泰」被稱為微短劇中的精品,不僅有新疆的美景風情,演員馬伊琍、於適也有相當知名度,未來台灣的微短劇風潮可能也將朝精品劇集發展。
而年輕導演從微短劇入門,因投資成本比傳統電影低很多,節奏快且適合現代年輕人口味,可稱為曝光成名的一道捷徑,因此首屆海峽兩岸青年短視頻微短劇交流賽事及「海融獎」的意義,也就不言可喻了。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