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2556字
台灣天主教海員宗會(Stella Maris)所主辦的「台灣漁工福祉國際會議」,5月14日在台中登場!3天會議共有來自世界各地19個國家、130名代表與會。行政院長陳建仁在開幕儀式中致詞指出,海員宗會長期為漁工及海員在不同環境中提供各種支持及服務,是台灣政府重要夥伴,我們共同來改善漁工的工作環境!台中教區暨海員宗會負責主教暨靜宜大學董事長蘇耀文說,希望透過會議凝聚各國代表的共識,以促進世界人權、和平與公義;這也是台灣在國際舞台展現承諾與努力改善漁業環境的重要機會。馬爾他騎士團元首文生.尼科爾斯樞機主教特別錄製影片致意,祝福大會順利成功。
陳建仁表示,透過海員宗會的協助,我們可以在許多國際海港處理相關的議題及協助漁船工作更順利,謹代表台灣政府誠心感謝海員宗會彼此正向的互助合作,進一步加強漁業的人權保障。陳建仁指出,漁業是非常重要的經濟產業,就像很多漁業大國,台灣也面對很多挑戰,特別是在漁工的權益保障。過去有很多批評及國際譴責,是因為部分台灣遠洋漁船違反人權保障。為解決這個議題,台灣政府非常積極與國際勞工組織合作,希望能進一步落實漁業工作的公約。在2022年啟動漁業人權的行動計畫,有七大主要策略,包括徹底確保就業條件、加強社會保障、仲介招募的流程更嚴謹,同時有相關稽核監察制度,加強權宜船的管理,同時深化國際合作,為共同利益建立夥伴關係,以大幅提升漁工的直接薪資給付、確保工作時間的紀錄、保險,也提供相關資源購置充氣式救生衣,且提高普及率等就業條件。
為了落實這些措施,漁業署也提高整個稽核的能量,從2022年已增加60名稽核員,針對台灣共540艘的遠洋漁船,每年在國內或國外的港口進行相關稽核,並透過翻譯員的協助,希望能進一步了解漁工實際的工作及生活環境,例如2023年薪資符合比率已達到99%,同時保險合規率達到100%。透過大家的努力及倡議,漁業署繼續提高合規情況。從2022年開始,漁業署也提供相關資源協助遠洋漁船建置CCTV等監測系統,讓遠洋漁船有相關監測設備,希望在2025年6月完成全部部署,以增加相關透明度。陳建仁說,2023年台灣更進一步推出漁業人權行動計畫,針對WIFI無線網路或衛星網路等提供相關資源,藉此船東可以提供漁工合適的通訊設備,有助於紓解情緒,也可即時提出相關問題。C188號漁業工作公約是非常重要的國際公約,可保障漁工的工作條件,為展現我們對議題的重視,希望可進一步推動漁業工作公約的國內法,目前農業部已進行相關作業,能更友善的保障漁工權益,照顧漁工身心及相關工作條件。
很多漁工長期在海上,所以目前台灣已在全國建置19個祈禱室及37個淋浴及休憩空間。目前在前鎮及南方澳漁港也有海員休息服務中心,提供生活、文化、宗教及休憩設備,還有WIFI網際網路及羽毛球等娛樂設施。這對整個國家是非常重要的議題,也有助漁業永續發展的推動,才能共榮、共同合作,我們注重勞資關係合諧及勞工就業品質。台灣政府會繼續的與產業界及非政府組織共同合作,來確保漁工權益的保障。感謝海員宗會舉辦重要的漁工福祉的國際會議,台灣也派漁業署等重要政府代表參與會議,希望跟全世界朋友進一步交流,提升人權的保障。
台中教區暨海員宗會負責主教暨靜宜大學董事長蘇耀文指出,天主教會國際組織Stella Maris(海員宗會) 是一個成立超過一百年的天主教組織,在50多個國家設有約300個中心;長期關注漁工的福祉和人權問題,並與船員成為朋友,為海員、漁民及其家庭提供物質和精神的福祉。蘇耀文表示,「漁工福祉國際會議」每五年舉辦一次,這是疫後的第一次會議,共有來自美國、加拿大、義大利及英國等19國的政府官員、產業代表、跨國學者、非政府組織及漁業署與相關政府單位等130名代表,共同討論如何透過國際合作與法規制定,以提升漁工的勞動條件和人權保障。會中並關注遠洋漁業的非法捕撈、人口販運、強迫勞動等問題,尤其是台灣漁業署最近推出的「漁業與人權行動計畫」,期待能改善外籍漁工的工作環境提高其生活質量。
蘇耀文指出,台灣是全球最大的遠洋漁業國之一,擁有世界第二大漁船隊,這些船舶多掛便利旗(FOC),意味著這些由台灣公司所經營的船舶,不受台灣勞動法規管;漁工遠離家庭在各種天氣條件下長時間工作,經常發生職業事故甚至死亡,希望透過會議針對漁工人權、工作與生活條件等亟待解決的問題,提出改善建議與國際標準接軌。期待能為不同國籍與宗教的航海者、海事人員及其家庭提供更多靈性、心理、物質的關懷與協助,讓台灣的漁業永續發展共創新願景。蘇耀文特別感謝台灣外交部、漁業署、ITF-海員信託基金和ITF漁業部門、海員宗會、全球捕魚監控和全球勞工正義組織(GLJ)以及斯卡拉布裡尼國際移民網路(SIMN)等慷慨資助。並引用教宗方濟各對海員宗會的司鐸和志願者所說的話「我們社會對海事產業的依賴不容置疑,沒有水手全球經濟將會停滯;沒有漁民世界許多地方將會饑餓」,讓我們確保世界不會饑餓,更要確保在任何緯度和經度上,漁民的人權和勞動權利始終得到實施和尊重!
靜宜大學校長林思伶表示,漁業是台灣重要的經濟支柱之一,也是海洋文化的重要一環。台灣的漁工以其勞動和汗水提供豐富的海產資源,同時承擔著艱苦的工作風險。這次會議將提供一個平台能充分討論,如何改善台灣漁工的生活和工作環境,保護海洋資源及實現可持續的發展。很榮幸台灣能夠成為國際參與的一份子,共同為提升漁工的現況及保障權益盡份心力與責任。靜宜大學身為天主教大學,將持續引領學生服務奉獻、利他利己的精神,透過與天主教會台中教區海員宗會合作到梧棲漁港針對漁工進行物資發放及人道關懷,讓主內最小弟兄都能獲得需要的協助與祝福。
教廷駐華大使館臨時代辦馬德範在開幕致詞中指出,來自不同國家的專家學者於會議中深入探討「漁民福祉」,正如聖座教義部最近發表「無限尊嚴」的聲明,提醒我們「漁民的福祉必須從承認他們的尊嚴開始保護」。教廷與國家關係部長在2018年世界漁業日,對聯合國糧農組織所表達的「教廷堅定支持國際社會終結仍在漁業部門存在的虐待與非法行為的各項努力」;感謝台中教區主教、台灣主教團移民及難民委員會主席、蘇耀文主教及台灣海員宗會對海員的關懷及照顧,並積極提升民眾對外籍工作者和移民的認識,讓台灣整個社會都受益。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