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906字
古蹟是一個城市的靈魂,也是國家的文化資產,更是創造觀光價值的重要來源!文資修復的能量是維持古蹟生命的重要一環,所以在現今的社會結構,文資修復產業需要被高度重視,更需從產官學的合作來創造古蹟的真正價值。
蔡舜任藝術文化(蕳稱TSJ)董事長蔡舜任表示,該公司十年磨一劍,從他遠征歐洲學藝到學成歸國,致力於修復國內的古蹟,如府城的馬公廟、普濟殿、關子嶺-大仙寺、雲林-張廖祖廟等等,皆透過其專業修復團隊來呈現古蹟的完美韻味,近來聲名遠播,日本、澳門等古蹟管理者皆聞訊邀請該公司,其精湛的技藝,獲得國際間高度的評價。
蔡舜任說,在業界只要提到門神修復就一定會聯想到TSJ,而門神是寺廟的重要一環,該公司數年來修復完成40多扇重要門神,近年以「永續傳承在地文化經典」、「持續培育修復人才」為願景,開創臺灣第一個串連古蹟管理方、專業修復組織、贊助者、第三方修復監督機構,以及社會大眾公開對話的平台-「百廟門企劃」,提升臺灣文物及藝術品修復的標準,同時建立專業流程及規範。
蔡舜任以職人的堅持為每個經手的古蹟保留古色古香的風采,以延續它的歷史價值。他談到古蹟修復在國外被視為產業在經營,由各國政府大力栽培,產業才能成長茁壯。國內台灣藝術大學、雲林科技大學等成立相關系所承擔起培養人才的重要工作,藉由產官學研等單位攜手合作,讓產業未來發展遠景值得期待。
他分析古蹟的價值是觀光產業延續的命脈,舉例數年前巴黎聖母院大教堂在遭受烈火蹂躪後,法國政府於2022年宣布,巴黎聖母院將耗資8.46億歐元進行重建工程,預計2024年重新對外開放,其中法國多家全球知名企業如LV等皆熱情的贊助,可見古蹟在歐美受到的重視程度,不但凝聚產官學研的力量,也讓城市藝文氣氳能屹立不搖。
觀察國內古蹟修復技術產業現況,蔡舜任指出,國內古蹟分為三種,分別為國家古蹟(一級古蹟)、直轄市古蹟(二級古蹟)及縣市級古蹟(三級古蹟),建議承包商的技術分級制度要到位;國家古蹟皆是國家重要文化資產,承攬修復工程者如技術不足容易造成古蹟重大的損害,所以承包商資格的制度建立需更加嚴謹,並建立第三方修復監督機構,以及研習進修單位,讓修復產業能堅實的紮根,為國內文化資產挹注新力。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