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慧炬論壇燃亮儒佛智慧 安立人倫價值

本文共3488字

經濟日報 翁永全

5月21日在北科大集思會館感恩廳,慧炬機構舉辦首場公益人文論壇,由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所林建德所長主持,東華大學洄瀾學院陳復、縱谷跨域書院張蘭石兩位教授,從儒佛觀點對談AI科技、地球暖化與人口老化等議題。

有著幾千年歷史的儒佛智慧,竟能提供深受21世紀科技文明困擾的人類解方,若非親身聽聞,真不敢相信。林建德專長是佛教哲學、佛道比較宗教、佛教心理學,陳復是陽明心學、本土心理學與社會科學權威;張蘭石為佛學、宗教學、心理學專家。三人精彩對話,滿滿儒佛智慧,舊道理、新智慧,使現場與收看直播同好,「醍醐灌頂、甘露滋心」。

慧炬公益人文論壇,由三位名師精彩對談。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所所長林建德(左起)、東...
慧炬公益人文論壇,由三位名師精彩對談。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所所長林建德(左起)、東華大學洄瀾學院院長陳復,東華大學縱谷跨域書院張蘭石教授。慧炬/提供

AI科技: 智能人 自然人 危機 轉機

談到AI科技崛起,陳復認為對學人文的人來說,可能這正是進入最好的年代,極可能是科學哲學界再次典範轉移的良機。進入AI時代,科技門檻降低,機械性、重複性的工作被AI替代,反而可以回歸「自然人」找回生命的重心,安頓當下的身心、人倫與家庭價值。

陳復在論壇中提出,到底要為失業而煩惱或者該為不必工作而高興?他認為工作由AI代勞,可以提升效率,使人們身心解放,投入創造性工作,也有閒暇追求生命的價值,不過他提醒要真正做些生成性、創造性與能建立意義的事,即從古代文本中的智慧,找到對當代的價值。

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所所長林建德,慧炬/提供
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所所長林建德,慧炬/提供

陳復以人工智能稱AI,認為人類才具有智慧,他說並不排除智能人與自然人能有心靈的交會點;但機器人是被賦予智能的載體,我們自然人役物不役於物。靈性是兩者最大的區別,應加強教育,讓有靈性的自然人,成為對智能人「下指令」的人。目前,對人工智能的應用立法是必要的,因為科技始終來自人性;但無法取代心靈。

ChatGPT去年問世至今,在美國已造成20萬人失業,但二戰以前的婦女都沒有上班,工業革命以後才有了改變,以代工為主的台灣應有所警覺。不過,危機與轉機相依,ChatGPT或有激濁揚清的作用,應終極探索,追求自性的智慧。

科技發展的紅線為何? 傳統儒佛的思辨或許可以指點迷津、提供啟示。靈性是最大的界限及分野,差異隨著自覺與教育引導而變大。有些人沈溺於虛擬世界無法自拔,台灣隨著半導體發展與AI相關的程式設計人才,宜適度立法規範。

張蘭石提到,日本有會說法的AI菩薩,不只是膜拜用的雕像,他呼應陳復所提智能人論點。張蘭石說,西方講二元對立,主張眼見為憑、耳聽為實,後AI社會虛實難辨。何者為真? 什麼是真實的,那就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倫理。

從佛學觀點,量子電腦與AI機器人的結合不啻帶有毀滅性。他認為佛教的虛妄唯識為此畫下紅線,因為那是意識的本質。張蘭石反躬自省的發問,如果連自己的孩子、連自己的學生都無法形塑,自我意識都不容易被改變,何況是AI機器人? AI與量子電腦結合,是否可以模擬意識,值得密切關注。

東華大學洄瀾學院院長陳復。慧炬/提供
東華大學洄瀾學院院長陳復。慧炬/提供

林建德表示,人類永遠與危機相伴,但關關難過關關過。AI當道,人文被壓縮、邊緣化,但人的高貴與尊嚴不可替代,他讚歎陳復逆向思考提出新思維。對人文學科充滿信心,認為已進到空前美好年代。同時認同,不與智能人爭著做些文獻分析與求真的工作,而是追尋深層意義的創造。

張蘭石再提出有情眾生,因為有苦、有業力,有心識的感受與認知;智能人或有認知的表現,但理解需要用到心靈層次。若要將心靈層次的感受表達出來,從語意學這塊看,智能人短時間無法企及,因此,AI時代的來臨到底是轉機或危機?繫乎菩提自性這個核心。菩提自性就是人類自我覺察智慧、究竟實相的能耐。

地球暖化:全局觀 守中道 濟弱扶傾

林建德以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為例,切入地球暖化的探討,他說,今日我們都是後人的「前人」,因永續資源被大量破壞,此刻正上演前人砍樹、後人曬太陽的劇情。不容地球暖化造成生態浩劫,然而生態浩劫的發生,正是人類內心的貪婪在高漲。環境反應人心,世界在發燒,人類也虛火上升、身心都在燒,太陽系的行星都在暖化中。

東華大學縱谷跨域書院張蘭石教授。慧炬/提供
東華大學縱谷跨域書院張蘭石教授。慧炬/提供

張蘭石首先指出,地球暖化其實因為身心也在燒,主要在人心的貪嗔痴造成了人的燥動發燒,外顯到環境物資的破壞的結果。我們面對大小兩個宇宙,也就是佛教講的正報與依報,正報即我們自身這小宇宙,如何讓小宇宙安穩愉悅,即在求其自心自性的平衡;依報即自然環境這大宇宙,而大宇宙的永續,即在小宇宙的我們身上,要做到自足常樂、人心淨化,自然就能社會詳和、世界無災。科技進步如不能與人心達致平衡,沒有足夠的心靈素養來轉化觀念都會走向極端。張蘭石說佛教講究緣起中道,不流於極端,不被自己的成見所惑,才能破除無明。

地球暖化要有全局觀,不能流於極端手段,例如反工業化;不能只看到眼前,應不偏不倚、讓物質與心靈建設並進,達到身心平衡。

陳復以儒家主張的實用觀點回應地球暖化問題。解決地球暖化是全球國家需共同面對的,之所以沒有辦法有效解決,他指出這個問題是各國被本位主義、唯我論自利的心態控制的結果。他以儒家萬變不離其宗的務實角度提出解方。首先各國要擺脫民族主義的分歧,以王道、以濟弱扶傾的思維,解構既有窠臼。各國應聯合平等相待的國家為夥伴,重新以軟國界、以相同人心為概念打破有形的國界,重新定義民族、國家、宣揚濟弱扶傾、內聖外王的王道精神,不再你死我活掠奪資源及消耗能源。若因而成立解救地球聯盟,不僅有助減碳,那些太平洋即將滅頂的小國得以維繫邦國及子嗣。

人口老化: 不婚 不生 不死與繼承

林建德說,台灣已是老人國,少子化、人口老化、『生不如死』問題困擾著台灣與先進開發國家。林建德說全球人口持續在增加,對勞動人口流動、對子孫認定,「血緣」繼承是潛藏在社會中的新興社會議題。

慧炬機構董事長陳榮基( 左三),與論壇三位講師合影。彗炬/提供
慧炬機構董事長陳榮基( 左三),與論壇三位講師合影。彗炬/提供

陳復說,目前社會不婚、不生,草食男、草食女現象不少。同婚對血緣繼承在台灣社會都潛藏著不同主張。另外,往生前平均長達9年的長照,面對臨老不死的現象,如何在臨終之前的老年生活,要怎樣更有品質更有尊嚴,而不是躺在病床中渡過餘生?或許老年退休的生活中,在吃喝玩樂之餘,如何鍛鍊自己有健康身心,安穩喜悅的心靈,應是老者面臨自身未來更為重要之事。這些鍛鍊的可借鏡儒家的誠意正心靜心定意,或佛家的禪定修心,念佛安心等等實踐之道。讓自己在臨終之時,能安心莊嚴中死亡,如前賢一樣在靜坐中寂滅,可能比成聖成賢還重要。陳復強調與其問死後淨土如何,能否成聖成佛,不如注重往生前的臨死品質。

陳復以重構做為落實實用性主張的關鍵,認為可以重構倫理與價值包容來看家庭問題,重構思維的結果可以產生有序化、也可以承認不婚、不生、與同婚的事實;在價值包容上,自古大孝尊親,並沒有肯定與否定無後的重要性,與時俱進的想法,傳家不只靠血脈,也可以靠道脈,如此性別不是問題,願傳承才是真傳承。

張蘭石從佛教六道輪迴與緣起的觀點看,少子化是不精確的說法,在佛教的看法眾生只是以不同的生命型態存在世間,所以不要侷限在自己的家、家族,及至民族國家;現今的世界因緣是彼此流動,不同文化進入中國,只要願意在這裡生活,都可相待如一家人,如此就不會有人少的担憂。內心自我設限與不安的去除,才能容納社會的變動與影響,維繫家庭應有的價值與社會和諧,從而提升生命的品質,因為不能安心,就不能安養。

大乘佛法以幫助眾生成就為主,不能只顧自我解脫,因此要先做好人本份內該做的事,再談成聖成佛,就如太虛大師說的:「仰止唯佛陀,完就在人格,人圓佛即成,是名真現實。」尤其是身為在家居士,佛陀更是重視這人際的關係的教化,如《佛說善生經》、《佛說尸迦羅越六方禮經》即佛陀告訴現生居士,禮四方上下等六方,真實的義意就是對父母、師長、兄長、夫妻、朋友與下屬等所有人倫人際的和敬之道;在《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或《佛說父母恩重經》更是直明父母對我們的深恩之重,難以報答。這些都是佛教對家庭倫理的重要經教。

慧炬機構舉辦公益人文論壇。慧炬/提供
慧炬機構舉辦公益人文論壇。慧炬/提供

然而報父母恩時,也不是盲目的隨順,世間因緣的改變有時會造成父母的憂心,亦或父母有時也會執於過去自己的認知中,因此作兒子也要規勸父母,如少子化、如同婚的現象,父母都可能因為過去的認知而造成憂心,那麼子女就要教他們。讓他們清楚社會因緣的改變,國家法律的改變,乃至佛法因緣無常之理,盡一切善巧令父母安心。

至於臨老修養,更是希望自己生活得安心喜悅,希望自己能生死自在,自主決定生死給家人心安,要到想成就這樣的希望,首先就是不要太強調自身利益,張蘭石說,別忘了我們都是未來子孫的祖先。

慧炬機構執行長陳金玲。慧炬/提供
慧炬機構執行長陳金玲。慧炬/提供

首場活動在三方精彩對話與慧炬執行長陳金玲結語下圓滿落幕。緊接著第二場論壇將在8月5日登場,視角將轉向關注生命現象「靈附與靈療」相關議題,從佛、道與腦科學觀點切入,學者將提出親身觀察與躬身踐履的智慧。由中央研究院李豐楙院士、陽明交通大學腦科學專家、講座教授謝仁俊以及中佛會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暨中華大學講座教授洪啟嵩為心智意識與靈附、靈療展開三方對話,精彩可期。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上一篇
台灣品牌AiLock電子鎖臉部「零時差解鎖」 許孟哲也愛用
下一篇
2024 ThreeBond TPGA挑戰巡迴賽斑芝花揭開序幕 開幕站謝旻軒拿下職業生涯第二冠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