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780字
台灣邁向淨零,碳中和認證須接軌國際,成功大學31日下午與知名驗證機構台灣德國萊因(TÜV Rheinland)簽署合作備忘錄,由成大副校長郭耀煌、台灣德國萊因董事總經理王秀雲代表雙方簽署,其目標在結合成大深厚的學術實力與德國萊因在國際驗證資源,於第一時間掌握國際認證標準及流程、培育企業未來所需人才,也讓企業得到更新的技術,打造台灣綠色經濟。
未來成大將帶領夥伴學校,投入碳捕捉再利用、氫能與循環經濟三大領域相關技術研發,台灣德國萊因則提供國際標準規範、碳盤查及碳足跡及ESG認證之因應,培育淨零所需人才,將人為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降至最低。
成大副校長郭耀煌指出,氣候變遷對人類生存影響是全面的,全球都要一起去面對這個挑戰,解決難題找出發展機會,這需要產官學研共同合作,大學所在,希望所在,成大要扮演推動知識傳播、人才培育、科技研發的角色。
教育部選定成功大學為國內首座碳中和研究基地,成大也建置國內首座負碳示範工廠等,成大希望為台灣培養各式各樣碳中和人才,發展各式解決方案,為全球永續發展做出貢獻,期盼雙方合作,讓成果不只在台灣看得到,也讓全球看得到。
德國萊因董事總經理王秀雲表示,成大在永續、淨零方面多所著墨與應用。德國萊因設立已經151年,致力於維護人類、環境平衡、技術發展,也與許多國家合作培育人才,很高興能與成大合作,極端氣候是真實發生的事,對企業來說更代表著生存,因為品牌會要求供應鏈的產品達到碳中和。對學生來說掌握相關的知識、技術更具就業優勢,這次的合作,希望企業能得到更新的技術與資訊、國際認證規範及品質,期待學術、企業,一起發展去碳技術,跨入國際平台,與國際接軌。
成功大學2023年第一場「碳中和技術與人才培育基地論壇」隨後登場,鑑於全球暖化日益嚴重,極端氣候愈來愈頻繁,論壇也邀請台灣氣候聯盟秘書長彭啟明以「從台南百年大旱看氣候變遷發展」為題演講。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