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臺丹環境教育合作與環境設計大賽展覽開展

 今日記者會與會貴賓(左起)丹麥The Index Project 傳播總監Lesley Price、教育總監Charlotte Høeg Andersen、循環台灣基金會黃育徵董事長、丹麥商務辦事處長柏孟德(Bo Mønsted)、環保署副署長沈志修、循環台灣基金會董事長黃育徵、環保署綜計處處長劉宗勇等。
今日記者會與會貴賓(左起)丹麥The Index Project 傳播總監Lesley Price、教育總監Charlotte Høeg Andersen、循環台灣基金會黃育徵董事長、丹麥商務辦事處長柏孟德(Bo Mønsted)、環保署副署長沈志修、循環台灣基金會董事長黃育徵、環保署綜計處處長劉宗勇等。

本文共1798字

經濟日報 鄭芝珊

環保署副署長沈志修與丹麥商務辦事處長柏孟德(Bo Mønsted)於今(31)日在臺北市西本願寺樹心會館,一同為「臺丹環境教育合作與環境設計大賽展覽」拉開序幕,將展出享有全球設計界諾貝爾獎美譽的The Index Award近期得獎作品、我國歷屆環境關懷設計競賽獲獎作品,展期即日起至2月5日下午四點止,免費開放,歡迎有興趣的民眾前來觀展。

今日與會貴賓有丹麥The Index Project 傳播總監Lesley Price、教育總監Charlotte Høeg Andersen、循環台灣基金會董事長黃育徵等。

推薦

沈志修於開幕時表示,蔡英文總統在110年4月22日地球日宣示將推動「2050淨零轉型」,國發會與各部會規劃推展「能源、產業、生活及社會」等四大轉型策略,環保署為提升國家因應氣候變遷的能力,擬具「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正草案,也於日前經立法院三讀通過修正為「氣候變遷因應法」,明確將2050年溫室氣體淨零排放目標入法,讓淨零排放提升到法律規範,展現我國落實的決心,達成永續發展目標。淨零排放僅倚靠政府是不夠的,必須要產業、生活與社會的共同轉型,更需要透過教育,持續且堅定地倡議,才能來落實。今天的活動即是借鏡丹麥環境教育結合設計、創新和產業化的方式,朝向以設計來因應全球氣候變遷等環境永續議題。

柏孟德致詞時表示,丹麥在永續發展已經有很長的歷史。事實上,在1971年,我們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環境部。但環境保護和減緩氣候變遷並不是單一國家的挑戰,也不是區域性挑戰,而是全球性的挑戰。The Index Project為丹麥非營利組織,以設計與創新改善人類生命為宗旨,提倡以設計為工具開發永續的創新方案,達成環境永續的目的。其所主辦的Index Award有設計界諾貝爾獎美譽,得獎或入圍的不乏知名企業例如特斯拉、樂高等,更有許多新創的團隊由Index Award脫穎而出,並且成為實際應用,對環境永續有影響力的解決方案,例如生命吸管、自行車隱形氣囊安全帽、25元電腦樹莓派、海洋吸塵器、微生物天然染料等。希望透過臺丹環境教育的合作,結合跨國與跨領域的能量,臺灣跟丹麥一起為淨零的未來努力。

黃育徵則是說,丹麥和臺灣一樣同屬面積小且天然資源短缺的國家,丹麥很早就開始進行循環經濟綠色轉型,如今是全球環保與再生能源領先國家,也擁有傲人的生活環境和品質。黃董事長進一步提醒,沒有公司、產業、國家能自己做到淨零碳排,若要實現淨零願景,必須推動CC4CC (circular collaboration for climate crisis),加速循環合作,共解氣候危機,建立跨產業、跨供應鏈、跨國的合作連結,並從減碳、創造就業、創造經濟效益等角度,思考優先次序並衡量效益。要做到這些,就必須重新設計整個價值鏈,改變價值鏈上的每一個環節,從源頭就要改變。

The Index Project教育總監Charlotte Høeg Andersen分享,Index Award的目的是鼓勵能創造永續與產生影響力的創新解決方案,並將歷年得獎作品巡迴展覽宣傳「以設計改善人類的生命」的理念,以感動並啟發更多人。Lesley表示透過激勵和導入設計思維,每個人都可以是設計師,任何人都能以設計為工具創造改善世界各地面臨的挑戰和難題,例如:教育、能源、環境與氣候變遷、糧食、居住問題等。The Index Project並於記者會後進行專題演講。

此次展出作品由Index Award得獎及2021年入圍作品共15件來臺展出,展出作品所對應欲解決的循環經濟、淨零碳排的議題為主軸,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所展出的作品Pinatex,以鳳梨葉纖維製成的永續材料品牌,與臺灣產業環境非常相近,可替代現有的紡織品和皮革,同時為鳳梨種植國家創造充滿活力的新產業商機,藉由支持當地農民以建立強大的循環經濟。

此外,該展也將展出我國環境關懷設計競賽1-4屆前3名的得獎作品,作品所欲解決的議題涵蓋再生與綠色建材的應用開發、海洋環境復育、再生資源利用及水質淨化設備等,也呼應了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健康與福址、淨水與衛生、永續工業與產業創新、永續消費與生產、海洋生態」等,再再顯示我國設計界如何透過觀察發現環境問題,再經由設計來解決問題。

詳細展覽參觀資訊請參閱環境關懷設計競賽活動網站:https://www.epadesign.tw/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上一篇
電動車與車輛專業技術課程盡在ARTC 5大專業類別課程一次看
下一篇
ChatGPT掀狂潮! 台灣自產AI Creator正式上線 創意點子:2019就已著手研發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