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930字
台灣今年出口表現可能不強,對此,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表示,國內生產毛額(GDP)要成長就靠消費了,他打趣:「古馳(Gucci),鼓氣勇氣買!愛馬仕(Hermes),讓她沒事!」鼓勵消費,也呼應政府普發現金的政策決定。
台灣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進會 (APIAA)日前舉行20周年會慶暨會員大會,地點在中華經濟研究院,APIAA現任理事長吳中書,以及歷屆理事長史欽泰、李鍾熙、杜紫軍、王鳳奎、鄭貞茂、蘇孟宗、王健全都出席同慶。
當天同場辦理「2023年APIAA經濟產業趨勢展望院士圓桌論壇」(協辦單位為台灣經濟研究院、陽明海運、國泰金控),王健全第一個上台分享。
王健全指出,2019年至2022年,台灣經濟因為「撿到三支槍」成長,分別是新冠疫情、美中貿易戰、AI及5G產業發燒,台灣是美中貿易戰及新冠疫情的最大受惠國,人均所得趕上韓國及日本,不過去(2022)(2022)年下半年景氣急轉直下。
今年出口表現,在去年基期高、全球景氣下滑之下,經濟成長就靠民間消費,投資方面則以半導體、綠能產業為優。王健全說,雖然電子化學、機械、原物料的相關指數走跌,但2023年台灣半導體產業的表現預期還是優於全球。
話鋒一轉,王健全提醒,如果拿掉半導體,台灣地動山搖,因此不能只靠護國神山,要有『護國群山』,例如醫材、精準醫療、長照等等。
王健全提及,美國「升升不息」,但台灣央行升息的腳步較慢,也是知道2023年景氣也不好,
中信金控首席經濟學家林建甫延續升息話題,指出聯準會採緊縮策略,「6月以後每次一口氣至少升3碼,截止12月26日總共升息4次,2022年全年升息17碼。他提到,預料2024年才可能「略為降息」,長期利率2.5%。
林建甫指出,升息一刀切,影響房產與金融,也是台積電股價會跌的原因,他提醒,未來要留意體質較弱的新興市場發生金融風暴的可能,例如歐債五國。
陽明海運董事長鄭貞茂表示,海運的運價在2022年達頂峰,同一年底已回到疫情前的水準,塞港情況舒解,供應鏈壓力降低,不過展望2023年並不豐收,也不是個太平年,景氣谷底在今年第一季或第二季。
論壇院士也不約而同提到,印度在疫後時代再度U型反轉,比從前更好,值得參考與布局。此外,各國防疫措施雖然解封,仍需注意病毒最新動態。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