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249字
由財團法人臺中市澄德科技教育基金會主辦的「2022大專校院機電暨智慧創意實作競賽」,9日在逢甲大學科學與航太館AIoT Lab舉行決賽暨頒獎典禮,國立成功大學「Motoring Gear」以「雙磁性齒輪電機動力模組應用於無人搬運車」奪得冠軍及電動車創意實作特別獎。
這項競賽舉辦3年來,已累積超過600支隊伍參賽,儼然躍為全臺機電暨智慧領域指標性競賽!9日的頒獎活動,包括指導單位臺中市政府教育局局長楊振昇、協辦單位逢甲大學校長王葳,以及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台灣農機工業同業公會、中華民國汽車工程學會、台灣立體停車機械產業協會、中國工業工程學會與中華民國資訊安全學會等公學會理事長及代表蒞臨指導,與現場數百名師生齊聚一堂。
澄德基金會董事長周秋祝說,本屆競賽開放報名期間恰逢Covid-19疫情嚴峻之際,但初賽仍有來自全台55所大專校院相關系所共200餘支競賽隊伍報名,相當感謝師生的熱烈支持。她表示,本項競賽為因應電動車產業的發展趨勢,今年特別新增「電動車創意實作特別組」,並加碼頒發「電動車創意實作特別獎」,鼓勵師生共同投入。此外,本屆競賽亦於評審中新增「複賽」程序,藉此讓競賽品質更為精進。
奪得冠軍及電動車創意實作特別獎的「雙磁性齒輪電機動力模組應用於無人搬運車」,基於磁性齒輪及電機構造與其組合特性,提出一個創新的動力模組結構,兼具創意及實作的精神,獲得評審青睞。國立台灣大學「ML 小車車」以「隨機堆疊物件分類夾取之自動化流程建構」獲得亞軍,該項作品透過自動化流程的建構,期望能對提高產能效率與降低人力成本提供解方。季軍則由國立中興大學「仿生機器人」摘下,作品為「基於鰭條效應仿生夾爪之仿生連續體機械手臂」,該作品以象鼻為作品創意發想,並利用彈性材料桿彎曲的特性,使機械手臂呈現出如生物的柔性及靈活性。此外,獲得優等的三支競賽隊伍分別為「南臺科技大學-床邊護士」的「人工智慧熱影像之虛擬照護床墊」、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我是超級電容」的「基於混合儲能系統提升無人機電池之能量利用率及續航力」,以及「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的隊伍-苦幹實幹」的「用於金屬圓形拉伸試棒之頸縮區三維外形重建與幾何參數測定的精密自動化光學量測系統」。
臺中市政府教育局局長楊振昇表示,為促使台中發展為未來的智慧機械之都,市政府全力支持機電與智慧相關領域的知識與技術發展。澄德科技教育基金會主辦全國性競賽,培育產業頂尖人才,不僅廣獲大專校院的認同,更對扎根產學鏈結有相當貢獻,可謂締造中部產學合作典範!
基金會榮譽董事長魏大椿回應,基金會的願景是建立平台協助機電相關產業進行人才培育與轉型升級,競賽活動只是匯聚機電智慧優秀人才的第一步。感謝臺中市政府長官、王校長與各界的支持,未來的發展,還需要產、官、學、研界共同努力,一起成為同學們學習與成長的靠山。
逢甲大學校長王葳則表示,逢甲大學相當重視與產業間的合作,提供同學們體驗實務的機會,也希望透過基金會的平台能為學生開拓更寬廣的視野格局。競賽活動盛大舉行,逢甲大學與有榮焉。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