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675字
桃園市交通局於今(30)日舉行「數位車牌智慧管理暨應用研討會」,分享交通部「智慧運輸系統發展建設計畫」計畫試辦成果,並邀請多位智慧交通、運輸等領域專家、學者一同探討未來數位車牌之各種應用及交通治理可能會面臨的挑戰。
該試辦計畫合作對象為海湖工業區周邊21家交通、運輸公司,試辦車種包含貨車及砂石車,於車輛放置數位車牌及智慧感知標籤,倘其一毀損仍可順利讀取車輛之行駛數據,亦可保留修復的時間彈性。讀取車牌及感知標籤為應用RFID無線射頻技術之讀取能力優勢,將天氣、車牌汙損及遮蔽等影響大幅降低,另為避免感知標籤被任意撕除換於其他車輛使用,亦具有撕除即毀損的功能。
為有效利用蒐集的數據,交通局建置智慧管理識別平台,於該平台可就道路車輛平均速度、車輛於不同時段通行數量、路口轉向量進行了解以圖表、圖示化呈現;並可審視車輛行駛路線是否駛入大貨車禁行路段及將道路車流數量進行排序等,不僅如此,亦建置模擬特殊車輛(例如欠稅車、贓車、油罐車等)行經讀取器之平台提醒功能,讓管理者即時掌握狀況;交通局期能透過數據有效了解在地交通狀況,以妥善研擬管理策略。
交通局局長劉慶豐表示,桃園以打造智慧城市為願景努力,以「永續、人本、安全、整合、效率、創新」六大面向發展智慧交通,選擇具有發展潛力的科技改善交通問題,從人、車、路、雲著手,逐步推動多項智慧交通服務,連續獲得交通部智慧運輸計畫獎項,展現桃園發展智慧城市推動智慧交通的目標與決心。
未來在其他領域範疇的應用上相當廣泛,高安全、高精準的RFID技術可應用於各類車輛及情境,包含車輛進出停車場、繳納停車費用、違規車輛追蹤等。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