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748字
因應永續未來趨勢,國立清華大學今年以「清華永續 17執行」為主軸,參與8月12日至14日於臺北世貿1館盛大舉辦「亞太永續行動展覽」,透過「淨零排放議題的技術貢獻」、「永續發展成果分享」、「大學USR精神與企業在CSR的社會共創」三大主題,展現清華深耕永續成就。
國立清華大學今年以「清華永續 17執行」為參展主軸,並將該校的百年座右銘—「行勝於言」,展現其在永續發展議題上的貢獻。同時清華大學今年的兩項專案計畫更榮獲「2022 TSAA台灣永續行動獎」之肯定,並於8/12日展覽首日舉行頒獎典禮進行授獎。
其中獲得金獎的專案,是由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副教授邱富源團隊展開的「偏遠山區醫療科技教育」計畫,與臺大醫學院跨校合作,在尖石鄉尖石國小展開一系列醫療STEAM課程,解決偏遠教育師資不足問題。另由台灣文學所的劉柳書琴教授所推動的「泰雅文資保存地方創生」計畫,則致力於紀錄、調查泰雅口述傳統「Lmuhuw」,融合地方創生精神,使保存共享知識培力的成果,榮獲銀獎。
三大主題中的「清華Can Help 看見未來」精選十九件專案技術,探討淨零排放的趨勢和策略,展示嶄新的能源利用模式以及零碳排放相關等技術的研發,而「SDGs × ESG 開拓可能」以人為本,展示文明與生態共生關係的反思、探索校園與社會連結的可能性;「USR × CSR 一起同行」攜手企業實踐社會責任,透過企業挹注資源,讓正向循環從校園出發,擴散至整個社會。
清大的展場規劃上呼應永續發展概念,空間上以開放式規劃減少隔間,導入場館本身的光源,同時會展中使用的道具,包括燈具、陳列桌等,皆以環保租賃為主。此外,展品選擇可回收的材料,資源可回收再利用,另採用UV環保墨水印製,並且將大量資訊電子化,減少紙張的輸出。清華攤位資訊為大學區D6攤位。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