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441字
究竟什麼樣的保險商品才是最好?明明繳了一堆錢感覺什麼都買了,在申請理賠時卻總有期待上的落差?社會發展愈趨多元化,帶動保險商品的種類相當繁多,然而民眾卻常一頭霧水,保險專家郭耀文經理,一句話點出民眾購買保險核心問題,他說「任何保險沒有所謂的好或壞,而是需要專業評估適不適合自己」。
曾擔任過縣市長跟立委幕僚的郭耀文經理,過去常遇到民眾在遭遇變故後陳情,發現當初為了分擔風險而購買的保單無法發揮保障功能而面臨生活困境,讓人看了相當不捨,究其原因絕大部分都不是保險條約問題,而是購買商品當下民眾跟業務員雙方溝通有落差。
保戶盧小姐說,我的保單都是人情保,有一天認真看了保單才發現目前72歲的婆婆,每年繳幾十萬的保費,但卻都沒保到重點,她自己跟先生的保單居然也是如此,到頭來真的發現還是要交給專業的來處理。
從公職轉入保險領域的郭耀文經理認為,保險已不再是從前以人情做保險,而必須進入分類更細的醫療、重大疾病、長照險失能險等,甚至是理財及資產傳承規劃。
在深耕保險領域多年後,感到個人學經歷有限,因此郭耀文經理開始不斷從各個領域中發掘人品優秀的專業人士,組成專業團隊,包括律師洪永志、廖柏豪;醫護人員陳昱含、王嘉村、茆舒淳、陳怡靜、陳郁婷;心靈健康瑜珈老師陳怡君;國立大學講師陳寀綸;信託管理韓佳娟;長照管理師陳柔媚;MDRT黃毓婷等人才,再加上政府企業諮詢委員陳郁婷,不僅結合各領域專業人士互相支援、學習及成長外,更借助團隊個人專業背景,發揮1+1>2的優勢,協助保戶規劃最適合的保險內容,並以專業來協助保戶處理理賠事務。
洪永志跟廖柏豪是業界經驗豐富的律師,在多次與郭耀文經理討論資產傳承訴訟案後,發現保險的指定受益、簡易信託可以協助家族在資產傳承時維持手足和諧,讓愛的延續不致演變成手足爭產。廖柏豪除是位閱歷豐富的律師外,更擁有專業藥師證照,在保戶的用藥解釋更能將專業簡單化,廖柏豪在藥師、律師雙專業下,也常協助醫師事先排除不必要的醫療糾紛,促進醫病關係和諧。
陳郁婷、王嘉村、茆舒淳、陳昱含、陳怡靜本身就是教學醫院的臨床資深醫護人員,在醫病關係高壓環境下,多次與郭耀文經理討論理賠實務,發現藉由自身專業領域衛教患者外,量身打造的保單更可提升醫療品質,還能協助患者與醫護溝通和緩醫病緊張關係,在健保之外給予病患更多自費醫療項目的選擇,大大減緩家屬照顧病人的經濟壓力,而紛紛斜槓保險領域,照顧到病患外也深入每一個家庭呵護家屬們的身心靈。陳郁婷除了擁有MDRT國際經歷外,更是政府的企業諮詢委員,對於企業稅務、勞資和諧、房地產都有獨特解決事情的專業。
在兩間國立大學擔任講師的陳寀綸則是發揮教學專業跟南台科大慈青社長陳靖瑜互相搭配,讓同學有機會拿到各項獎學金、參與保險公司名人講座及大學考證照資源,為畢業後生涯規劃打下贏在起跑點的基礎。
郭耀文經理強調,我們的專業團隊中醫護因了解保戶家族史與病歷;律師在公司法、意定監護及資產傳承研究頗深;企業諮詢委員可協助中小企業主提高超前部署精準度;加上國立大學擔任講師等,都可發揮各領域專長,在協助保戶資產傳承、保險信託、醫療險分析等等。
尤其,民眾常誤認為自己的職業、體檢內容無法以人壽保險來分擔未來風險,但郭耀文經理表示,團隊運用本身專業更深入協助審視健康體況及職業等級,用更專業的角度及能力,協助尋找最適合的保險規劃。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