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bell icon
notice-title img

📱 一手掌握財經脈動!
現在下載經濟 App 馬上體驗


🎧 聽新聞|‼️ 即時快訊|📁 歷史推播


登入體驗抽 LINE POINTS
訂戶還有加碼喔!


不再通知
notice-title img

📱 一手掌握財經脈動!
現在下載經濟 App 馬上體驗


🎧 聽新聞|‼️ 即時快訊|📁 歷史推播


登入體驗抽 LINE POINTS
訂戶還有加碼喔!


不再通知

保險契約質借…審慎評估

保險契約質借…審慎評估。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保險契約質借…審慎評估。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本文共1246字

經濟日報 許東敏

根據報載,金管會有意開放壽險業的「高資產客戶」可用保險契約做擔保向銀行做質借(稱保單質借),及向銀行融資買保單(稱保費融資)兩大業務。然而,一旦允許銀行承作保單質借,將面臨適法性挑戰及實務障礙。在效益不明下,貿然投入大量資源進行法規與實務調整,恐有討論空間。

由法規層面來看,保險法第120條規定,以保險契約為標的為質進行借款,僅有要保人可作為借款主體,且借款對象僅限於保險公司。依目前保險法學界多數見解,也認為保險契約非有價證券。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本週免費看VIP文章,剩
或者
選擇下列方案繼續閱讀:

加入數位訂閱 暢讀所有內容


彭博等7大外媒、深度內容、產業資料庫、早安經濟日報、無廣告環境

加入udn會員 閱讀部分付費內容

免費加入

會員可享有收藏新聞、追蹤關鍵字.使用看盤系統等服務

登入udn會員 免費試閱

中華民國商業總會法規委員會主任委員

上一篇
保單價值準備金,到底是誰的?
下一篇
AI 暗流:中小企的七大致命水雷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