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大缺公」的影響與因應

然而勞動力不足不僅造成私部門的「大缺工」,也更可能會導致政府等公部門的「大缺公」。聯合報系資料照
然而勞動力不足不僅造成私部門的「大缺工」,也更可能會導致政府等公部門的「大缺公」。聯合報系資料照

本文共1220字

經濟日報 成之約

眾所周知,由於高齡和少子女化,再加上疫後大轉職潮等因素的影響,勞動市場普遍存在著勞動力不足的問題。然而勞動力不足不僅造成私部門的「大缺工」,也更可能會導致政府等公部門的「大缺公」。

事實上,根據最近報章媒體的披露,無論是國家公職考試的高考或普考報考人數的急遽減少,以及台北市國小代理教師的嚴重短缺;在在說明,勞動力不足不僅是私部門要面對的議題,更是政府等公部門必須嚴肅以對的挑戰。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本週免費看VIP文章,剩
或者
選擇下列方案繼續閱讀:

加入數位訂閱 暢讀所有內容


彭博等8大外媒、深度內容、產業資料庫、早安經濟日報、無廣告環境

加入udn會員 閱讀部分付費內容

免費加入

會員可享有收藏新聞、追蹤關鍵字.使用看盤系統等服務

登入udn會員 免費試閱

美國夏威夷大學政治學博士,曾任東海大學政治系兼任副教授、空中大學社會科學系客座副教授、財團法人中華勞資關係研究所兼任研究員、消費者文教基金會公共政策委員會委員。專長研究政治經濟、勞資關係、勞工政策、人力資源、勞動政治。

上一篇
2025聯準會利率走向可能有變
下一篇
企業併購與內線交易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