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272字
預售屋本質上屬於高度財務槓桿的操作,兼具有高報酬與高風險的特性,因為建商在房屋興建前(或興建中)就開始預售,此時銷售價格與完工日期已經確定,但營建成本(主要為勞工、建材、融資等成本)仍處於不確定性狀態,若未來相關成本落在建商可掌控的區間,建商將可順利獲得其預期利潤,此也是以往國內大多數建商所面臨的狀況。反之,建商將產生損失,甚至血本無歸。
近年全球經濟雖受到新冠疫情的嚴重衝擊,但在量化寬鬆貨幣政策與超低利率下,房價反而大幅飆漲。不過,房價上漲雖可增加建商的銷售收入,但缺工與缺料所導致的營建成本飆漲,以及央行在2020下半年開始的第四波選擇性信用管制,大幅降低建商土地融資、建築融資、及餘屋貸款的成數,則明顯造成建商的成本增加與利潤壓縮。此外,近期美國為對抗通膨而大幅升息,促使國內央行也開始升息,更使建商的資金壓力雪上加霜,尤其是以合建或都更案為主的中小型建商,若本身財務上已無能力完成興建,又找不到其他有意願的建商接手,建案可能就會變成「爛尾樓」。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