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422字
疫情和俄烏戰爭,徹底衝擊了過去的供應鏈思維方式。台灣以製造和外貿立國,新局下需要一套新的「陣法」。
首先要做的就是「逆向思考」-把「供應鏈」(Supply Chain)的概念倒過來看,變成「需求路徑」(Demand Path)。前者,問的是:誰能用什麼路線最有效率的供應給我?後者,問的是:我能找到什麼最佳的彈性路徑滿足客戶端的需求?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本文共1422字
疫情和俄烏戰爭,徹底衝擊了過去的供應鏈思維方式。台灣以製造和外貿立國,新局下需要一套新的「陣法」。
首先要做的就是「逆向思考」-把「供應鏈」(Supply Chain)的概念倒過來看,變成「需求路徑」(Demand Path)。前者,問的是:誰能用什麼路線最有效率的供應給我?後者,問的是:我能找到什麼最佳的彈性路徑滿足客戶端的需求?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哲學所碩士、台灣大學哲學學士、新加坡國家初級學院理科;連續創業者,從事數位教育、數位遊戲、衛星遠距教學、零售連鎖、人力資源、企業及政府組織戰略等行業於美國、新加坡、台灣、中國達30年。曾出版《台灣是誰的》、《中國是誰的》、《大拋錨》、《台灣會不會死》等書(台灣八旗出版社)。
完成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