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382字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會(IMF)的推估,台灣的人均GDP,今年有機會超越南韓。睽違18年後,台灣人均所得有機會再度超越南韓,真是可喜可賀,但究竟是什麼關鍵因素造成的?未來仍否延續此一領先氣勢?我們細細的解讀。
一個國家的人均所得(per capita GDP)的定義,係由國家生產毛額(GDP)÷ 匯率 ÷ 人口數。在假設總人口不變的情況下,影響人均所得最關鍵的因素,就是匯率變化與GDP成長率。根據IHS Markit的估計,台灣近三年的GDP成長率均超越南韓。台灣2020、2021、2022的經濟成長率分別為3.36%、6.45%、3.16%(預估值),同期,南韓的經濟成長率則分別為-0.75%、3.88%、3.06%(預估值)。在美中貿易戰、科技戰,及新冠肺炎衝擊下,台灣在調適及表現上,顯然優於南韓。在匯率方面,台灣在2021年間的匯率相對於美元升值了2.9%,反之,韓元相對美元則貶值9%,一來一往,將近12%的差距。在匯率、經濟成長率雙雙超越南韓之下,台灣的人均GDP也有機會一洗前恥、超越南韓。匯率、經濟成長率之所以超越,也代表近三年台灣的競爭力已超越南韓,因為經濟成長率、匯率的短期上升,如果缺乏基本面支撐,將迅速打回原形,但連續三年超越,代表台灣基本面的優越性。當然也有人認為匯率和熱錢的湧入有關,尤其是這兩三年來台灣股票市場的表現也優於南韓,這一點值得我們再後續觀察。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