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188字
儘管受到疫情肆虐以及國際局勢動盪的雙重影響,這兩年台灣經濟成長依舊亮眼,貿易表現更是逆勢成長,2021年出口值首度突破4,000億美元,貿易順差也創下歷史新高654億美元。儘管有如此優異的經貿表現,曾任財政部長的許嘉棟教授卻提出警告,過度追求貿易順差,將導致貿易對手國對台灣產生的戒心,甚至觸及美國對貿易對手國劃設的「操控匯率」紅線,為了平衡順差,許教授明確建議政府應帶頭花錢。
個人對許教授見解深表認同,事實上過多的貿易順差不僅以鄰為壑,對國內經濟結構也可能產生結構性衝擊。具體來說,這幾年台灣傲人的外貿實績多由半導體、高科技等大企業所創造,而支撐國內實體經濟,提供大部分就業機會的眾多中小企業,國際化程度低,貿易受惠程度相對有限,這幾年更受疫情影響,更是苦撐待變。此時巨額貿易順差進到國內,倘若沒有適當調節,通貨膨脹壓力必然升高,中小企業經營環境也將進一步惡化,對經濟及社會的穩定會有巨大衝擊。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