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bell icon
notice-title img

📢 讀好文抽 AirPods!


本周獎品大升級!
讀 3 篇科技主題文章
👉AI、半導體、電動車👈


追蹤趨勢 登入閱讀拿好禮 🎧


不再通知
notice-title img

📢 讀好文抽 AirPods!


本周獎品大升級!
讀 3 篇科技主題文章
👉AI、半導體、電動車👈


追蹤趨勢 登入閱讀拿好禮 🎧


不再通知

美國施壓台積電 台灣必須挺住

美國施壓台積電 台灣必須挺住。 聯合報系資料照
美國施壓台積電 台灣必須挺住。 聯合報系資料照

本文共1465字

經濟日報 社論

【閱讀集點 好禮雙重奏】

1點已入帳!

在全球半導體產業的權力角逐中,台積電(2330)再次被推上風口舞台。美國總統川普近期強調「美國晶片應回流」,並揚言對台灣晶片徵收高額關稅,甚至高達100%。但這場看似是關稅與貿易戰的爭論,背後實則隱含著更深層次的戰略考量;美國意圖復興自家半導體產業、重振英特爾,並將供應鏈重心拉回本土。

美國此舉究竟能否達成預期目標?對台積電、對台灣,甚至對全球半導體生態系會帶來哪些影響?可以從地緣政治、產業競爭、供應鏈重組與長遠影響四個層面深入分析。

自2020年以來,美國政府便積極推動「晶片回流」政策。無論是拜登政府的《晶片與科學法案》,或是川普的關稅大棒,均意圖減少對亞洲晶片製造的依賴,但美國半導體製造的困境卻並非單靠政策便能解決。

川普一再強調:「我們曾經擁有英特爾,現在卻全被台灣奪走。」事實上,美國的半導體霸權從2000年代起便逐步下滑,尤其是英特爾在製程技術上落後於台積電與三星,使其競爭力急劇下降。英特爾的困境不僅影響美國自身,也使美國政府將台積電視為「救命稻草」,但同時又害怕它過於強大,無法受美國掌控 。

根據市場消息,美方對台積電提出三種方案。一是在美國建立先進封裝廠,形成完整供應鏈 。二是台積電與英特爾合資,讓台積電以技術換股份,支撐英特爾的代工業務。三是英特爾接手台積電在美客戶的封測訂單,使英特爾得以維持在全球晶片市場的競爭力。

這些方案雖然對美國有利,但對台積電來說卻充滿風險,因為台積電長期奉行「技術獨立」戰略,若與英特爾合資,將會破壞其「純晶圓代工」模式,導致其他客戶(如AMD、NVIDIA)信任度下降。其次,美國要求台積電技術輸出,但又不希望台積電收購英特爾,這使得台積電陷入「幫忙但不能擁有」的困境 。

面對川普威脅對台積電課徵100%關稅,台積電該如何應付?其實台積電並不怕關稅,因台積電只是代工廠,最終關稅將落在終端客戶身上,如蘋果、NVIDIA等。還有台積電出口美國的晶片比例有限,大多數晶片先送往越南、印度等地工廠組裝,最後真正進口美國的產品才會被課稅。

最重要的是台積電掌握90%高階製程市場,即使關稅上升,美國企業仍無法找到替代品,因此台積電可以直接將成本轉嫁至客戶 。從這些觀點來看,川普的關稅策略可能並不會對台積電造成太大打擊,反而可能影響美國本土科技企業的競爭力。

美國雖然施壓台積電赴美擴廠,但台積電早已在全球布局,包括在日本、德國設廠,以分散風險 。此外,台積電亞利桑那州的建廠進度也在加快,第三座晶圓廠預計在2027年開始試產,2028年量產 。這種全球化策略使台積電能夠在面對政治壓力時,保持靈活應變能力。

美國想要透過政策與關稅讓台積電「助攻」英特爾,但這一計畫是否能真正復興美國半導體產業,仍存在諸多變數。因為美國半導體人才供應遠不及台灣,長遠來看,美國若無法培養足夠的半導體人才,其「晶片回流」政策恐難以為繼。

川普的強硬手段看似針對台積電,實際上是美國為了保護本土企業、強化科技霸權的一環。即使美國成功吸引台積電技術輸出,英特爾的競爭力能否因此提升仍是未知數,但AMD、NVIDIA等美國企業反而可能會因供應鏈改變而受到影響,進一步降低美國科技產業的整體競爭力。

台積電作為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必須在美國壓力與自身長遠利益間取得平衡。在短期內,台積電將會持續在全球擴張,確保自身的技術領先地位,而美國則可能需要付出更高的代價,才能真正實現「晶片回流」。

最重要的是台積電固然有抗拒川普壓力的底氣,可以對川普說不,可以轉嫁關稅,但台灣的政府有沒有呢?政府會不會在美國壓力下先低頭?全民都在看。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上一篇
美國經濟「川普榮景」如夢似幻
下一篇
川普箭頭對準全球航運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