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bell icon

南韓法國政盪後 川普衝擊將登場

川普尚未上台,國際間已是大戲連台。 路透
川普尚未上台,國際間已是大戲連台。 路透

本文共1392字

經濟日報 社論

川普尚未上台,國際間已是大戲連台。單單本周內就有南韓及法國兩大民主國家接連爆發政治衝突事件,使現任政府從「半跛」變為「全跛」,國家治理近乎癱瘓;政令難出青瓦台,政策受困愛麗賽,國際金融市場也隨之震盪。

先是周二南韓總統尹錫悅離奇宣布「戒嚴令」,軍警包圍國會,直升機在上空盤旋,並傳出尹錫悅已下令逮捕重要政治人物,使南韓政治對抗從文爭幾乎升高為武鬥;所幸國會隨即推翻戒嚴令,加上軍方自制,才使類似「首爾之春」的戲碼並未重演。

南韓政局角力其來有自,原因包括各政黨之間對南、北韓關係的路線之爭,尹錫悅與反對黨重量級人物曹國之間的官司舊仇,以及尹錫悅先後行使25次「特別否決權」,反對黨則報之以刪減預算及人事杯葛而引發的新怨。反對黨上周更大幅刪減總統辦公室、檢察機關、警察等單位的預算,且總統無權否決,因而成為尹錫悅不惜鋌而走險的導火線。

然而深入探討南韓政治激鬥、社經不安與民眾焦慮的深層原因,不難發現戒嚴事件乃是「必然透過偶然而發生」的場景。在地緣經濟上,隨著中國持續提升價值鏈,已在半導體、家電、消費性電子產品與汽車等關鍵性產業對南韓構成恐怖的挑戰,但中國同時又是南韓最大的貿易夥伴,迫使南韓必須在中、美之間選邊站。

在地緣政治與國安方面,北韓軍事實力持續增強,甚至直接派軍隊協助俄羅斯打擊烏克蘭,都令南韓擔憂中、俄、朝三方將更密切合作。社會因而分裂成兩派,一派主張將國家更向華府及其盟國靠攏,另一派則贊成維持較鬆的聯盟,且雙方裂痕愈來愈深。更大的焦慮,則是川普主政後將如何要求南韓增加國防支出,以及美國對南韓的支持是否驟然減弱,都凸顯出南韓的潛在困境。

現在尹錫悅既已開出「戒嚴令」這第一槍,接下來「反對黨發動彈劾」,甚至「執政黨強行逼宮」的腳本勢將陸續登台,群眾抗議及工會罷工將紛至沓來,社會與經濟衝擊將在所難免。

再看法國,5日國會通過對巴尼爾總理的「不信任投票案」,內閣因而垮台。總統馬克宏必須儘速任命新總理,並於今年底前通過2025年度預算,但新人同樣將面臨朝小野大的國會生態。主要政敵極右派領導人雷朋本身因為官司纏身,明年3月底法院將做出判決,當下雷朋必然將儘可能攪亂政局,迫使馬克宏提前辭職,她才有機會參選下任總統,因此接下來法國政局仍將動盪不定。

馬克宏於2017年當選總統後,對內積極推動經濟改革,並實施對企業友善的政策,以釋放經濟活力。馬克宏的施政錯步,在於忽視各項政策對勞工的衝擊;提高汽油稅,降低企業及資本稅,且縮小對勞工的保護,提高退休年齡,為他贏得「富人總統」的綽號。馬克宏每一次的錯誤,都讓雷朋儼然成為平民的捍衛者,來對抗馬克宏這位「蠻橫總統」。今年6月雷朋領導的「國民聯盟黨」於歐洲議會選舉大勝,馬克宏倉卒解散國會並舉行改選,結果執政黨慘敗,讓「國民聯盟黨」成為新國會中的最大政黨。現在內閣被推倒,法國政局未來幾個月看不到撥亂反治的路徑,民眾備感挫折,政府債務危機愈滾愈大。

法國走向不確定,德國執政聯盟也於11月破局,將於明年2月提前選舉,這些變動恰恰發生在歐盟經濟情勢最糟的時刻,包括俄羅斯對歐洲國防造成重大威脅,企業界則遭到美國及中國競爭者的壓制,而且川普也要求歐洲國家提高國防支出,歐洲財政壓力將益發沈重。

綜觀南韓與法國的當前亂局,可能只是兩段序曲。等到明年初川普就任,對其他國家的政經壓力一旦落實,不難預期全球政治、地緣、經濟與金融市場將出現更為激烈的動盪。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上一篇
通膨問題嚴峻 政府謹慎應對
下一篇
持平論總預算刪減 衝擊應該不大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