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notice-title img

美大選倒數,「天選之人」川普對上「民主黨女戰神」賀錦麗 誰能入主白宮?經濟、投資、對台影響大預測



不再通知
明天提醒
notice-title img

美大選倒數,「天選之人」川普對上「民主黨女戰神」賀錦麗 誰能入主白宮?經濟、投資、對台影響大預測



不再通知
明天提醒

突破服務業低薪困局 需加把勁

政府日前提高了明年的最低工資,將達到月薪28,590元、時薪190元。 聯合報系資料照
政府日前提高了明年的最低工資,將達到月薪28,590元、時薪190元。 聯合報系資料照

本文共1435字

經濟日報 社論

政府日前提高了明年的最低工資,將達到月薪28,590元、時薪190元。這是連續九年調高基本工資,落實政府照顧勞工的承諾;然而,受到「照顧」的勞工,其實只是適用最低薪資的「邊際勞工」,包括180萬名月薪制和60萬名時薪制勞工;八成的一般勞工都是「無感」的,因他們並不適用這項「加薪」。

仔細觀察台灣勞工薪資,會發現去年(2023)工業及服務業中,842萬名受雇勞工的平均每月總薪資為58,420元,其中製造業較高,為62,492元,服務業偏低,為56,744元,兩類產業月入差距達到5,748元。有趣的是,十年前(2013)卻是服務業平均月薪46,921元超過製造業的43,829元,相差達3,092元,服務業明顯超越製造業,十年來服務業薪資成長緩慢,造成了薪資逆轉。但目前服務業受雇人數高達500萬人,占所有受雇勞工近六成,製造業286萬人,僅占34%,就算製造業中的半導體業或高科技電子業出口表現好、勞工薪資再高,若不努力拉高服務業平均薪資,不可能解決台灣勞工低薪的問題。

台灣服務業低薪的原因,在芝加哥大學任教的中研院院士謝長泰早已指出,是因為市場太小、營運規模有限、無力進行研發創新,導致生產力提升緩慢或根本無法提升所致。解決之道要設法擴大營運規模,以提高其生產力;但這是個「雞生蛋、蛋生雞」的惡性循環問題,單靠業者努力很難突破。例如,能夠分攤餐飲業勞力和技術的機器人早已陸續被各國研發出來,但台灣餐飲業最有競爭力的「鼎泰豐」,迄今還是無力研發、運用適當的機器人來分攤包小籠包、炒飯等工作,以快速擴張國際版圖,蛻變成台灣的「麥當勞」,當然其高薪工作機會就無法大量增加造福台灣勞工,更遑論其他的服務業者。即使是薪資相對較高的金融業,由於缺乏「自由貿易協定」(FTA),難以擴張國際據點,和國際間比較的規模和薪資都差了一大截。

在這種情況下,要解決服務業低薪,若無法藉貿易協定打開更多的高值國際市場,就必須借助政府更大的研發協助。只是,政府的眼光迄今仍只放在高科技電子業,偶爾注意到金融業,但幾乎完全不管「非金融服務業」,導致服務業的研發投入和成果,不僅乏善可陳,簡直就是毫無建樹。以前年(2022)來說,全台灣產業的研發投入金額達到8,980億元,以經費來源看,來自企業部門的有7,668億元、來自政府部門的有1,251億元、來自高教部門的只有48億元,還有少數來自非營利部門和國外。而若以投入的產業來看,主要是流入製造業的7,678億元,其中電腦、電子及光學業就占了6,087億元,而整個服務業只有549億元,其中資通訊服務業就占了214億元左右;社會關注的住宿餐飲業,更只有5,800萬元,也就是幾乎完全不做研發。請問,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能期待服務業的競爭力會有多大的長進嗎?也難怪,2018年時任行政院長的賴清德,宣稱二年內要打造出台灣第一隻「獨角獸」企業(市值超過10億美元的新創企業),六年內至少要有三家,到現在一個影子也沒有。

然而,我國政府一年投入於研究發展的資源1,250億元,其中多數流向政府智庫和高等教育部門,流向企業界的只有100億元,其中幾乎都流向了高科技電子業,表面上支持服務業的多半轉了一圈又進入高科技電子業。請問,在這種情況下,服務業能突破低研發、低生產力,以及低薪的輪迴嗎?

若無法參透上述因果,而政府既無力突破貿易協定,又無法顯著提升對一般服務業的研發支持,那麼想要以提高「最低工資」來解決服務業的低薪和勞工的怨嘆,就只是緣木求魚的花招而已。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上一篇
是誰在摧毀全球舊秩序?
下一篇
兩岸不解套 台灣難入CPTPP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