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通盤檢討扣除額 保障租屋族

通盤檢討扣除額,保障租屋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通盤檢討扣除額,保障租屋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本文共1067字

經濟日報 社論

立法委員針對綜合所得稅扣除額提出多項修正案,立院會期接近尾聲仍未審議,建議行政院從落實居住正義,因應人口問題的高度,及時改進扣除額制度,以發揮政策性功能。

扣除額制度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標準扣除額(標扣)和列舉扣除額(列扣),兩者之間已經失衡。2018年推行股利所得稅新制,標扣提高至12萬元,造成採列扣的申報戶,由2017年的15%,降至2018年的9%。採標扣平均每戶只扣除17萬元,約為列扣平均每戶扣除34萬元的一半,顯示列扣由高所得者享受的累退現象,對超過九成的納稅人形同虛設。而標扣隨物價上漲自動調高,但列扣則無,有必要針對訂有金額上限的列扣項目,隨物價調高。

其次,特別扣除額(特扣)表面上有七項,但因過去不讓上班族扣除成本、費用,被判為「違憲」,才將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薪扣)改為薪資的成本費用,並非特扣。而為了節省行政成本,減少爭議,2018年「薪扣」提高至20萬元,其實也非減稅。財產交易損失特別扣除額(財扣),性質上屬於財產交易所得的盈虧互抵,也不特別。因此,特扣實際僅有五項,顯然還有增列的空間。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面對房價高漲,青年弱勢不但買不起,租屋族更因房租連漲13年,租不起成了痛中之痛,又衍生不婚、不生,使少子化問題更趨嚴重,台灣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失能人口正往百萬人大關逼近,從政策高度盤點特扣已是當前急務。

目前幼兒學前費用扣除額(幼扣)只有12萬元,對青年的誘因效果不足,建議提高至24萬元。長照特別扣除額(照扣)方面,一年才12萬元,也是微不足道,急需調高到24萬元的水準。

教育學費特別扣除額(教扣)方面,鑑於私立大學學費是公立大學的兩倍以上,公立大學學生的家庭相對處於經濟優勢,從社會公平應對私立大學的學生提高教扣額度。

至於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儲扣),高達27萬元,享受者為高所得者,是稅制不公的主因之一。從租稅公平及財政收入考量,可以調降儲扣的額度,作為提高照扣、幼扣以及租扣改列特扣的替代財源。

房租支出扣除額(租扣)額度只有12萬,低於房貸利息支出扣除額(貸扣)30萬,顯示政府鼓勵買房,卻歧視最弱勢的租屋族。2020年申請租扣的只有2.39萬戶,占全國租屋戶不到3%,可謂形同虛設,有違公平及中立原則,應當至少提高至24萬元,且隨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調整。更有必要將租扣改列為特扣。

但因租屋黑市,申請租扣反而被房東制裁而租不到。內政部有必要在租賃專法中「強制登錄」租賃或閒置狀態,才能保障租屋弱勢。且因房東繳納的房屋稅、租賃所得稅增加,超過租扣金額提高造成的稅收損失,財政收入不減反增。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上一篇
對「金融兵推」的幾個具體建議
下一篇
發展資產管理 引導資金參與基建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