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三個「半球化」 全球發展主旋律

從20世紀下半葉開始,全球發展的主旋律是全球化,但走了半個世紀的全球化在進入新世紀後,卻受到了反全球化、去全球化、逆全球化的連續打擊。路透
從20世紀下半葉開始,全球發展的主旋律是全球化,但走了半個世紀的全球化在進入新世紀後,卻受到了反全球化、去全球化、逆全球化的連續打擊。路透

本文共1367字

經濟日報 社論

從20世紀下半葉開始,全球發展的主旋律是全球化,但走了半個世紀的全球化在進入新世紀後,卻受到了反全球化、去全球化、逆全球化的連續打擊,幸運的是,全球化並未因此支離破碎,而是轉型成了三個層次的「半球化」。

2001年,也正是全球化達到高峰的那一刻,爆發了911恐襲事件,這意味著是文明的衝突;2008年世紀金融海嘯,暴露了全球金融體系的不安全;2011年占領華爾街運動,凸顯了貧富差距的惡化;與此同時,全球氣候與生態危機日趨嚴重,這一切,都反映了全球化在美好之外的另一面──終於,反全球化開始了。那一陣子,只要是象徵全球化色彩的任何活動,如WTO大會、IMF年會或G7峰會等無論在何處舉行,都會有來自世界各地的抗議者蜂擁而至。這是全球化遭遇的第一個重挫。

2010年,中國大陸GDP超過日本,中國大陸與美國雙雙掉入了「修昔底德陷阱」,美國對中國大陸的快速崛起在感到不安與焦慮外,更感到不滿,認為中國大陸利用全球化占了美國的便宜,川普總統上任之後,強調美國優先、美國第一,開始打擊中國大陸,一再對大陸商品課徵懲罰性高關稅,並對中國大陸實體企業濫加制裁,完全置全球化市場經濟之原則於不顧,悍然地推動「去全球化」,這是全球化遭到的第二個重挫。

川普的對策顯然並不奏效,美國對中國大陸的貿易逆差不減反增,甚至還出現反效果,進口成本上升加劇了通膨,這讓美國在焦慮、不滿之外更增添了憤怒。拜登上台,終於決定必須對大陸堅壁清野、趕盡殺絕,從產業鏈及科技鏈兩方面雙管齊下,切斷與中國大陸的聯繫,還要求其一眾盟友聯合行動,一齊與中國大陸「脫鉤」。

拜登的策略比「去全球化」還猶有過之,「去全球化」只是通過高關稅與制裁增加全球化的成本,讓全球化運行變得更加不方便;拜登政府的人為切斷與脫鉤,則是將原本全球化之下的奇經八脈加以割斷,所以比「去全球化」更厲害,是「逆全球化」,也即是刻意「反其道而行」,這是全球化遭到的第三個重挫。

在反全球化、去全球化、逆全球化的連續打擊之下,進入本世紀初,全球化被整得支離破碎、氣息奄奄,所幸衝擊主要發生在中、美兩強或中、美兩大陣營之間,全球經濟的運作還是浮現出兩個各自以中、美為核心的運作體系,也就是世界再度出現兩個「半球化」的國際格局。但仔細看,當前新世紀正在形成的兩個「半球化」格局,與上個世紀在全球化尚未形成之前的兩個「半球化」,存在著明顯及本質上的不同,所以,對照上一個世紀冷戰時期,本世紀的兩個「半球化」或可以理解為是「新冷戰」。

21世紀正在發展形成中的新冷戰之下的兩個「半球化」,彼此之間,至少有三個層次或本質上的區分。

首先,就是以中、美為各自核心的兩個「半球化」,在產業、科技、市場、供應鏈等經濟領域,將自成體系,長遠看,甚至還將延伸到貨幣與金融體系。

其次,中國大陸在2023年2月發表「美國的霸權、霸道、霸凌及其危害」公開批判美國霸權的文章,高舉反霸大旗後,全球也可能出現一個以美國為核心的「維霸」陣營,及一個以中國大陸為核心的「反霸」陣營,這當然也是一種兩個「半球」的概念。

第三,隨著中國大陸崛起及「中國式現代化」的表現,無疑將對曾經輝煌一時,但現在已毛病百出的「華盛頓模式」構成巨大挑戰,全球亦將出現伴隨兩個「半球化」之間的體制競爭。

三次修煉,三個衝擊及三層涵義,豐富地演繹了人類歷史跨世紀發展的主旋律及其變奏。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上一篇
對「金融兵推」的幾個具體建議
下一篇
發展資產管理 引導資金參與基建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