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讓青年就業方案發揮最大效益

勞動部日前推出「投資青年就業方案」第二期,將以160億元預算改善青年低薪。記者劉學聖/攝影
勞動部日前推出「投資青年就業方案」第二期,將以160億元預算改善青年低薪。記者劉學聖/攝影

本文共1388字

經濟日報 社論

勞動部日前推出「投資青年就業方案」第二期,將以160億元預算改善青年低薪,並列入績效指標,預期四年後將專科以上畢業生,畢業一年後的平均薪資,由3.9萬元提升到4.2萬元。由於目前網路民調顯示,大學畢業生月均薪僅3.1萬元,這個方案引發坊間的熱議。我們肯定勞動部為了改善青年就業狀況所做的積極努力;然而,這套方案仍有不少值得探究之處,讓此項龐大預算可以獲得更為耀眼的績效。

首先,將畢業一年後的平均薪資,從3.9萬元提高到4.2萬元,以成長率來接近8%,平均每年只是2%,可能還低於未來四年的平均經濟成長率,是個極度保守的目標,達不到目標的機會極低。但為何會引發熱議,關鍵應在於青年們不認為勞動部規劃的方案可以根本上提升青年的競爭力,多半只會降低青年工作媒合的「交易成本」,無助於提高青年的生產力,不會有長期提高薪資的效果,所以反應相對冷淡。

這項方案,除延續一期方案中行之有效的多項措施外,二期增加了六項新措施:強化企業預聘、協助初次尋職和非典型就業轉正職、協助取得技術士證和獎勵穩定就業、強化創業協助。其他精進及後續措施包括:職前訓練、工作崗位訓練、產業人才投資方案、協助弱勢青年就業等42項措施,規劃協助80萬名青年離開低薪工作、轉入高薪重點行業,或克服跨域就業的技術門檻,由11個部會合作辦理。

表面上看來,這方案的內涵洋洋灑灑,160億元耗用在80萬名青年身上,每人平均2萬元,看來並不算少;接近50種措施,平均每種可分配到3億元,也不是太少;若好好使用,應該可以產生顯著效果。然而,相對於工程屬性的方案績效容易評估,勞動部的方案多屬軟性,其績效難以量化評估;這類方案常常是完成了大量「成果」,卻顯現不出「績效」,甚至執行中藏有弊端也未必可知。例如,勞動部提出大量軟體訓練課程,大部分訓練期程都只有一兩個月,大概只能學些皮毛,難以深入堂奧;一個大專非本科畢業生修習這類課程,其專業實力可能不如一個高職生,請問如何「跨業」、轉入「重點」行業?

勞動部可以參考的對象,是「外貿協會培訓中心」提供的人才培訓模式。其「國際企業班」有扎實的兩年培訓,培訓後大企業爭相延攬、提供高薪;年輕人趨之若鶩,故僧多粥少,但因投入資源大,相對較難模仿。其「國際企業特訓班」是以4.5月、每周五天的全日密集培訓,也可以達到相當好的就業效果。但訓練成本還是偏高(一人次超過10萬元),勞動部可以參考提供2-2.5月的密集培訓班,提供半額費用補貼,其效果也應遠大於目前課程。當然,若為方便已就業者跨業到高薪行業,而無法執行全日密集課程,目前以30-50小時為主的培訓課程也必須大幅增加才行。

其次,協助「技術士」考照固可獲得較好工作條件,但目前技術士證照多屬乙、丙兩級而甲級較少,讓有心精進專業的技術人才難以更上層樓、追求更高薪資;例如烹飪、美容、美髮都只有乙、丙級而無甲級,托育人員也只有單一級別。一些較新行業也缺乏政府提供的分級證照,公協會提供之證照難有公信力而遭業界忽視,例如芳療、按摩、命理等,都影響青年就業敘薪和精進專業的誘因。

「投資青年就業方案」多以精進勞動力供給和提升媒合就業效率為主,若無法提升對勞動力的需求,青年薪資還是難以提高。這可能難靠勞動部個別努力,但提出若干措施,讓願出相對高薪的企業,容易讓年輕人觸及、爭取,也降低這些優質企業的擇才成本,是個簡單有效的措施,值得勞動部設計採用。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上一篇
美中次回合貿易戰爭即將開打
下一篇
當沖降稅效益高 應再延五年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