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美國竟成「一帶一路」最大推手

「一帶一路」示意圖。新華社
「一帶一路」示意圖。新華社

本文共1346字

經濟日報 社論

3月10日,中國、沙烏地阿拉伯、伊朗在北京發表三方聯合聲明,三國宣布,沙、伊兩國達成協議,同意恢復邦交,互派大使。影響所及,《華爾街日報》日前透露消息,今年晚些時候,沙國、阿聯酋、科威特、葉門、巴林、阿曼這六個海合會國家,聯同伊朗,將接受中方提議,在北京舉行高層會議,來一場「中東大和解」。

無疑這是一個幾乎相當於諾貝爾和平獎等級的外交成果,但中國促成沙、伊兩個世仇復交,重建友誼,除了在重建國際秩序上具有極重大意義外,在促進區域經濟整合尤其是在推動「一帶一路」上,也必將起到重大作用。

在此之前,由於俄烏戰爭的爆發,對地緣政治與經濟已經產生許多微妙且關鍵的影響,比如:一,俄羅斯受到美國為主的西方制裁,不得不把更多的石油和天然氣輸往中國,大力投資油氣管道,大大提高了中國能源供給的保障;二,西方對俄羅斯的敵對態度,也逼使俄國更加接近中國,類似情況也同樣出現在伊朗與中國的關係上;三,由於俄羅斯更加親近中國,也使原本還有所顧慮的中亞國家也放心拉近與中國的關係;與此同時,俄羅斯也同意原本懸宕很久的「中吉烏(中國、吉爾吉斯、烏茲別克)鐵路」的興建,這將對一帶一路的推進起到相當關鍵巨大的作用;四,由於西方制裁俄羅斯,包括凍結俄國的3,000億美元資產,使手中握有大量美元資產的各國政府都惶惶不安,紛紛開始減持美元,這對「人民幣國際化」起到了巨大推動作用;五,中國能促成沙、伊兩國的復交,強化了中、沙、伊三國的關係,當然,這也必將助推今後一帶一路的推展。

想當年,2013年當習近平上台未久,在出訪中亞及東南亞,分別提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後,各國反應相當熱烈,並踴躍加入與一帶一路相配套、於2015年3月成立之「亞洲基礎建設投資銀行」,世界大國之中,唯美國及日本不願加入,還詆毀一帶一路形容其為「債務陷阱」。

從2013到2023年,一帶一路倡議提出迄今正好滿十周年,十年間,一帶一路已初具規模,且其內容與成果比之當初想像更為豐碩,舉其犖犖大者如:一,行駛於東從東亞、西至西歐的「中歐班列」,在2022年一年已開行1.5萬列,占中、歐雙邊貿易的8%,且年成長率相當迅速;二,兩個由中國參與並主導的、基本以亞洲為中心的區域組織,即「上海合作組織」和「金磚國家組織」,運作未久即普受重視,目前均在積極擴容之中。這兩個組織所以備受國際歡迎,紛紛排隊等候加入,原因之一自然與中國主導有關,原因之二當然與「一帶一路」有關。人們對一帶一路發展的樂觀預期,使這兩個組織成了全球唯二隨著時間持續擴容,並充滿了活力與生機的機制。三,更值得重視的是在亞歐大板塊上,中、俄、沙烏地及伊朗作為四個大國間的整合。四國的整合早已超越了地緣戰略上的意義,而是一種包括了諸如產業、能源、基建、科技、金融、軍事甚至太空等多個面向的整合,它將是一個有機網路的緊密互動,此等互聯互通產生的巨大能量將大到難以想像。也因此,一百多年前,英國歷史及戰略家麥金德提出的「世界島」的概念,似乎已在亞、歐(未來還有非洲)大陸板塊上初步成形之中。他未曾想到的是100年後的中國會提出正好與「世界島」緊密吻合的「一帶一路」戰略性倡議。

美國一心一意抵制並汙衊一帶一路,可如今美國竟反而成了它最大的推手,世事之難料與弔詭竟有如是者。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上一篇
穩定兩岸關係 下任總統最高任務
下一篇
黃仁勳…新時代的開創者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